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http://www.cnair.com 2013-09-17 09:54:22 来源:航空旅游网

     建于1911年,历时12年才完成,是瑞典建筑中最重要的作品。建筑两边临水,一座巍然矗立着的塔楼,与沿水面展开的裙房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之装饰性很强的纵向长条窗,整个建筑犹如一艘航行中的大船,宏伟壮丽。


     市政厅的未知之美
     瑞典人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当作是自己的骄傲,因为它不仅是这个国家乃至整个北欧的标志性建筑,还是每年举行诺贝尔晚宴的地方。但奇怪的是,瑞典人却从未出版过一本专门介绍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摄影集。问起原因,瑞典人回答说,他们对市政厅太熟悉了,专门拍摄一个影集毫无必要。直到最近一本叫《未知之美》摄影集的出版改变了这种看法。
  摄影集的作者李亚男是一位年轻的中国人,当初他的理想,是追随大师英格曼・伯格曼的足迹在瑞典探索影像世界的奥秘,可将近10年的时间过去了,李亚男却发现,无论对这个北欧国家怎样熟悉,他对镜头下的瑞典景物的解读方式却依然是中国味的。
   从梅拉伦湖的对岸远望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这座建筑给人最强烈的视觉冲击便是那耀眼的红砖墙,以及阳光下熠熠闪亮的金顶,这使得市政厅无论是在白雪覆盖的冬季,还是在碧波荡漾的夏天,都显得分外夺目。但在《未知之美》中,作者却选择了一个大雾天去远景拍摄整栋建筑,于是,红墙的色彩暗淡了,金顶的光芒更消失得无影无踪,市政厅若隐若现,似乎与浓雾、湖面融合为一体,看起来,极像中国画中的泼墨山水。
   市政厅内外,有大大小小数百个人物雕塑,从艺术角度来讲,这些雕塑算不上精品,往往被人们忽略。但在《未知之美》中,雕塑却变得灵动起来:冬末春初的梅拉伦湖上,巨大的冰块在水面上漂浮,那分明是流淌着的舞台,而湖边的女性雕像便是跳跃着的舞者;夏季的早晨,蜘蛛在雕像的手与身体间结成了网,露珠凝结于网间,给石雕赋予了盎然生机。而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静结合之美、人与万物的和谐之趣。
   一层的蓝厅,由于是举行诺贝尔晚宴的所在地而成为市政厅里最著名的房间,每年12月10日晚宴举行时,都会有上百部相机拍下人们的一举一动,毫不夸张地说,蓝厅的每一个角落都曾被摄影胶片记录过。于是,《未知之美》使用了一种别致的手法:人物因流动而显得有些模糊,但室内的建筑却依旧沉稳、清晰。如果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解读这幅照片,则最恰当不过了。的确,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诺贝尔奖,光荣与遗憾共存,赞誉与轻视同在,许多获奖者的名字因为时间久远几乎被人们淡忘了,但诺贝尔奖本身及见证其历史的市政厅却至今备受瞩目。
   二层的斯德哥尔摩市议会大厅,最具特色且最漂亮的是大厅内船形的屋顶。据说当初设计师并未想把屋顶建成现在的样子,但在即将完工时却发现,还没来得及铺设顶棚的屋顶很像一艘倒扣着的船,这倒很符合北欧维京时代的建筑风格,于是,设计师改变主意,又在屋顶上画出日月星辰,以表示议会所探讨的话题,没有见不得光的内容。在多数人的眼中,这座大厅屋顶的美丽在于立体的船形,可在《未知之美》中,呈现给人们的却是一幅平面,虽然纵深感消失了,但挤压在一起的日月星辰却体现了另外一种美,这与敦煌壁画颇有些神似,感觉色彩充盈的咫尺之间,画外的天地却是广阔无限。
   那些对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颇为熟悉的瑞典人看了摄影集后,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还是他们所熟悉的市政厅吗?按图索骥,他们终于找到了摄影师拍摄的角度,于是发现,所谓《未知之美》其实不是拍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而恰恰是对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以另外一种文化给予了崭新的诠释和解读,“未知”,更准确地说是人们因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而没有发现在另外一个角度所能看见的美。
   不同的文化给予了世界不同的解读,但美丽是永恒的。或许,这就是《未知之美》的意义所在吧。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绿色中国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