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厄立特里亚国

http://www.cnair.com 2013-09-17 09:11:24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国 名】 厄立特里亚国(The State of Eritrea)。

  【国 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三角形构成,靠近旗杆为红色等腰三角形。红色部分中有一个由三枝黄色橄榄枝构成的圆形图案。红色象征为争取独立解放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畜牧业,蓝色象征国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财富,黄色象征矿产资源,橄榄枝象征和平。  

\
 
  【国 徽】 呈圆形。圆面上绘有一只骆驼,圆周以花冠和饰带装饰,下方的饰带上写着厄立特里亚的国名。 

\
 
  【面 积】 124320平方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

  【人 口 】 366万(2000年12月)。由9个民族组成,分别为提格雷尼亚(约占总人口的50%)、提格雷(31.4%)、阿法尔(5%)、萨霍(5%)、希达赖伯(2.5%)、比伦(2.1%)、库纳马(2%)、纳拉(1.5%)、拉沙伊达(0.5%)。每个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主要语言有提格雷尼亚语、提格雷语,通用英语、阿拉伯语。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居民各约占一半,另有少数信奉天主教和传统拜物教。

  【首 都 】 阿斯马拉(Asmara),人口约50万(2002年估计),年平均气温为16.9℃。

  【 国家元首】 总统伊萨亚斯・阿费沃基(Isaias Afwerki),1993年5月22日当选。

  【 重要节日】 独立日:5月24日;武装斗争纪念日:9月1日。

  【简 况】 位于东非及非洲之角最北部,西与苏丹接壤,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与吉布提毗连,东北隔红海与也门和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包括达赫拉克群岛和其他100多个岛屿)长1200公里。境内中心地带高原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拔1800米-2500米;西部靠苏丹边境为海拔487米的低地,东部为海岸平原。境内最大的河流马雷布河全长440公里,流域面积23455平方公里。高原地区气候宜人,年均气温为17℃,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凉季(12-2月)平均气温为15℃,热季(5-6月)平均气温为25℃。东部和西部低地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分别为30℃(东)和28℃(西),年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红海沿岸地区呈沙漠状态。

\
  长期受埃塞俄比亚封建王朝的统治,19世纪末以前从未形成过统一的政治实体。1869年,意大利殖民主义者入侵埃塞。1889年,埃塞与意签订《乌西阿尔条约》,承认意对阿萨布、马萨瓦、克伦、阿斯马拉等占领区的统治。1890年,意将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941年,意军战败,厄成为英国托管地。1950年12月,联合国决议将厄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52年,厄组成地方政府,正式与埃塞结成联邦。1962年,埃皇塞拉西强行取消联邦制,将厄合并为埃塞的一个州,引发了厄人民长达近30年的武装独立斗争。1970年,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阵)成立,成为厄武装独立斗争的主导力量。1991年5月,厄人阵同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等埃塞反政府组织联合推翻埃塞门格斯图政权。5月24日,厄人阵解放厄全境,并于29日成立临时政府,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出任临时政府总书记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埃同意厄于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独立。1993年4月23日-25日,厄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以99.8%的绝对多数决定与埃塞分离。埃塞过渡政府接受公决结果,承认厄独立。5月22日,厄人阵中央委员会选举伊萨亚斯为厄首任总统。24日,厄正式宣告独立并举行开国庆典,厄立特里亚国正式成立。

  【政 治】 独立后,厄政府注重政权建设,加紧经济重建,政局基本稳定。1997年,厄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1998年5月,与埃塞俄比亚爆发边界冲突。1999年2月,接受非洲统一组织为和平解决冲突而制订的框架协议。8月,接受非统框架协议的执行方案及技术安排。2000年6月,与埃塞俄比亚签定《停止敌对行动协议》。9月,厄国民议会召开第13届国民大会,讨论举行全国大选、规范未来各政党活动等问题。12月,与埃塞俄比亚签定《全面和平协议》。2001年,厄海外侨民及国内部分民众对总统伊萨亚斯现行政策滋生不满,要求实行民主和法制,人阵党内民主改革派同总统产生分歧,引发党内高层严重分裂。为巩固执政地位,伊萨亚斯总统大力整肃内部,于6、7月间逮捕了民主改革派人士,撤换一批党、政、军高级官员,统一党内思想,对普通民众进行思想教育。为进一步稳定局势,伊再次推迟了原定于2001年底举行的全国大选。2002年,厄国民议会颁布《选举法》,明确提出多党制不符合厄现状,故今后一段时期内厄人阵仍将一党执政。

  【宪 法】 1997年5月23日,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并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关;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设总理,总统直接领导内阁;政教分开,宗教平等;民族语言一律平等,不明确国家官方语言。

  【议 会】 国民议会共有150个议席,议员由全民普选产生,任期5年;议长由议员选举产生,任期5年。国民议会负责制订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批准预算和选举国家元首。本届议会有人民民主和正义阵线中央委员会成员75名、制宪议会成员60名及厄侨民代表15名,议员中1/3为女性。议长由伊萨亚斯总统兼任。

  1997年1-3月,厄进行了第一次地方议会选举,完成了国家地方政权建设。登记选民的90%参加了投票,最后选出405名地方议员,其中女议员122人。

  【政 府】 实行总统制,内阁由总统和17名政府部长组成,总统兼政府首脑及武装部队总司令。首届政府成立于1993年6月7日。2000年下半年后,因领导层出现分歧,总统多次调整内阁。现内阁主要成员有:总统兼政府首脑及武装部队总司令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总统助理兼地方政府部长奈兹基・克弗娄(Naizgwi Kiflu),外交部长阿里・赛义德・阿卜杜拉(Ali Said Abdella), 国防部长塞伯哈特・埃弗利姆(Sebhat Ephrem) ,财政部长伯哈尼・阿布勒赫(Berhane Abrehe),新闻代理部长阿里・阿卜杜(Ali Abdu),国家发展部长沃尔戴・福图(Woldai Futur),贸易与工业部长吉奥尔吉斯・特克莱迈克尔(Giorgis Teclemichael),农业部长阿雷法伊内・贝尔赫(Arefaine Berhe),渔业部长艾哈迈德・哈吉・阿里(Ahmed Haj Ali),能源与矿产部长特斯法耶・格布勒塞拉西(Tesfai Gebreselassie),土地、水与环境部长沃尔德迈克尔・格布勒玛里亚姆(Woldmichael Gebremariam),教育部长奥斯曼・萨勒赫(Osman Saleh),卫生部长萨勒赫・迈基(Saleh Meki),交通与通讯部长沃尔登基尔・阿布拉哈(Woldankiel Abraha),司法部长法齐娅・哈希姆(女)(Foazia Hashim),公共工程部长阿布拉哈・阿斯法哈(Abraha Asfaha),旅游部长阿米纳・努尔・侯赛因(女) (Amina Nur Hussein),劳动与社会福利部长阿斯卡露・门克利奥丝(女) (Askaleu Menkerios)。

  【行政区划】 全国共有六个区。

  【司法机构】 独立后,临时政府在适当修改的基础上沿用原埃塞民法、刑法。厄法院分村、县、行政区、高等法院四级。高等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高等法院设法官18名,全部由总统任命。行政区级法官由高等法院院长提名并由司法部长批准。现任最高法院院长门基罗斯•贝拉基(Menkerios Beraki)。厄检察机构从属于行政系统,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并代表政府工作。现任总检察长穆萨•纳义伯(Musa Naib)。厄已完成了刑法和贸易法的起草工作,正在起草民法。

  【政党】(1)厄立特里亚人民民主和正义阵线(People’s Front for Democracy & Justice--PFDJ),简称厄人阵,执政党,唯一合法政党。原名为“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成立于1970年,由从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厄解阵)分裂出去的部分人士组成。1994年改为现名。现有党员60万人,占全国人口17%。主席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最高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有75名委员。中央办事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有19名执委。

  (2)厄立特里亚全国力量联盟(Alliance of Eritrean National Force--ANEF)。反对派联合体。2002年10月由厄14个反对派代表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立,选举了28人组成议会并通过联盟章程。该组织囊括了厄大部分反政府组织,主要包括“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伊斯兰救国运动”、“解放全国委员会”等。厄合作党主席希鲁耶・特德拉・巴伊鲁(Hiruy Tedla Bairu)任ANEF秘书长,原“厄解阵”主席阿卜杜拉・伊德里斯(Abdela Edrisse)任议会主席。

  【重要人物】 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厄人阵主席。1946年出生于厄中部哈马西恩省的一个小商贩家庭,信仰基督教。1962年中学毕业后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攻读工程学。三年后辍学参加厄解阵。因政策分歧于1969年脱离厄解阵,参与组建厄人阵。1977年当选厄人阵副总书记,1987年任总书记。1991年5月起任厄临时政府总书记,1993年5月22日当选为厄首任总统。懂提格雷尼亚、阿姆哈拉两种民族语言以及阿拉伯、英、法、意、德语。

  【经 济】 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长期战争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政府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提倡自力更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争取外资、外援和侨汇,先后出台了土地法、投资法和贸易、金融、税收等一系列规定,积极参与双、边经济贸易机制,国民经济有所恢复,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不大。1997年厄发行本国货币后,与埃塞经济摩擦加剧。1998年5月与埃塞爆发边境冲突,经济陷入困境,呈大幅负增长。2001年随着埃厄冲突进入和平进程,厄政府重新投入经济重建,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放宽外汇管制等措施吸引投资,争取外援,加之气候条件理想,农牧业得以恢复,经济状况一度有所好转。但近来厄埃和平进程陷入僵局,厄再次将注意力投向防范边界冲突,经济恢复再受影响。厄官方自1998年起一直未公布经济数据。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EIU)统计,2002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80 亿纳克法(约5.9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6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4.0%

  货币名称: 纳克法 1纳克法=100分

  汇率: 1美元=19纳克法(2003年11月)

  通货膨胀率: 15%

  (资料来源: 2001-2002年、2002-2003年年度经济季评)

  【资 源】主要矿产有铜、铁、金、镍、锰、煤,重晶石、长石、高岭土、钾碱、岩盐、石膏、石棉、大理石。地热资源丰富,红海可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水资源缺乏,境内河流不多;厄森林覆盖率现只有1%,另有1.6%为河谷乔木和灌木林。

  【工 业】长期战争使工业凋敝。工业门类主要有纺织、制革、制鞋、食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金属加工、塑料制品加工、建材等。1999年工业产值18.56亿纳克法,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7.3%。

  【农牧渔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麦、高粱、小麦、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籽、芝麻、花生、亚麻、剑麻、棉花、蔬菜和水果。全国可耕地面积550,162公顷。1998年至2000年,农业受战争和干旱影响,播种面积大幅缩减,粮食产量仅为8.5万吨,严重歉收。尽管2001年粮食产量达22万吨,属长期平均水平且较上年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求54万吨相距甚远。制约厄农业发展的主要桎梏包括缺乏灌溉系统、土壤侵蚀、技术过时以及乡村金融和市场服务匮乏。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千吨):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小麦 5 32 28 43 36

  大麦 16 57 32 26 45

  玉米 6 29 16 14 9

  谷物 7 44 18 15 15

  高粱 55 270 207 62 82

  薯类 127 130 127 125 125

  豆类 49 58 51 48 56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

  畜牧业不发达,农牧业人口中的35%-40%从事畜牧业,主要牲畜有绵羊、山羊、牛和骆驼等。1997年牲畜存栏数:牛150万头,羊500万只,骆驼30万峰,马、骡、驴总计为25万匹,家禽250万只。

  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据估计鱼类年潜在捕捞量每年可达8万吨。但渔业生产基本限于浅水捕捞,产品大多为鱼粉、冻鱼和鱼干。2001年厄捕鱼12,900吨,创1970年以来最高产量。

  【旅游业】旅游业是厄唯一赚取外汇的服务行业。厄历史悠久,阿克苏姆王国大部分区域在厄境内,目前尚存不少遗迹。地形多样,自然景观丰富。阿斯马拉、马萨瓦、阿萨布和达赫拉克群岛为有名的旅游点。厄政府鼓励私营机构投资旅游业, 2001年厄旅游人数为9.3万,较上年增加75%。

  【交通运输】公路:现有公路4000公里,运输线路99条。各主要城市间均有公路相通。1991~1997年间,厄共投入4.4亿埃元用于公路建设,路况显著改善。1996年有客车1391辆,出租车1197辆,卡车及油罐车6386辆,小轿车14054辆。货运业多由私营企业经营。

  铁路:已有100多年历史,战争中均遭破坏。原来从马萨瓦经阿斯马拉到阿科达特的306公里的窄轨铁路等待修复。目前已修复了马萨瓦至金达60公里的窄轨铁路。

  水运:马萨瓦与阿萨布为两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马萨瓦有6个泊位,可停靠1.2万吨级货轮;阿萨布港有9个泊位,可停靠3.6万吨级货轮。2001年马萨瓦港共停靠船只377艘,装卸货物98.8万吨,比2000年增长33%。

  厄港口年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1995  1996  1997  1998

  阿萨布  25.2  30.6   24.3  10.3

  马萨瓦  0.7   0.8    0.7   ---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

  航空:1994年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但空中运输完全依赖外国公司。阿斯马拉机场于1991年恢复使用,是厄最大的航空港,能起降波音757、767及空中客车等大型客机。阿萨布机场目前不能起降喷气飞机。另外还有达赫拉克、马萨瓦和纳克法3个机场。在厄经营业务的有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以及沙特、埃及、也门等国航空公司。1998年厄与沙特一公司合营,成立了厄红海航空公司,厄占40%的股份。该公司航线连结阿斯马拉至吉达、利雅得、迪拜和萨那。厄首家私人航空公司于2001年5月开始运营。厄立特里亚航空公司于2003年4月进行首航。马萨瓦新机场正在修建之中。

  【财政金融】 政府日常开支严重依赖外援和侨汇。

  1997年-1999年财政情况(单位:百万纳克法):

       1997   1998   1999

  财政收入 1967.4  1751.2  1700.1

  财政支出 2588.8  3832.2  4628.7

  赤 字   621.4  2081.0  2928.6

  (资料来源:IMF:厄官方统计数字)

  近年厄外债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1998 1999 2000

  151.3 252.7 311.1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

  现有厄立特里亚银行(正式成立于1993年)、商业银行(成立于1991年)、住宅和商业银行、农业和工业银行、开发和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于1996年)及厄立特里亚国家保险公司等。2001年8月厄放弃官方汇率,实行市场汇率后,银行可根据外汇供求情况,自行决定汇率。

  【对外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鼓励出口。主要贸易伙伴有埃塞、意大利、苏丹、沙特、吉布提、阿联酋、中国、丹麦、德国等。主要进口商品为机械运输设备,各种工业制成品、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产品等。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如油菜籽、食盐、牲畜、皮革、大理石等。1998年以来的厄埃边界冲突给厄对外贸易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1999年-2001年厄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1999   2000  2001

  出口额(离岸价) 0.201   0.35  0.2

  进口额(到岸价) 4.946   4.71  5.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年12月评估报告)

  【外国援助】主要援助国是德国、美国、意大利及一些北欧国家。另外国际组织、中东地区国家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向厄提供援助。2002年厄侨汇从往年的3亿美元骤降至7千万美元。

  厄接受官方发展援助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双边  127.6   80.9   97.7   80.5   111.9

  美国  15.0    12.0   20.2   11.5   39.5

  意大利 28.1    12.7   24.6   30.3   18.6

  荷兰  11.9    5.9    5.3    7.9   15.8

  丹麦  4.4     4.6   11.3    9.3   11.0

  德国  22.3    10.2   5.4    3.5    3.6

  多边  28.7    25.7   38.1   49.7   54.9

  总计  159.2   123.0  166.9   148.5  176.0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 】 平均寿命估计为51岁,男子49.6岁,女子52.6岁。婴儿死亡率11.2%,预计2000-2005年间人口增长率将达4.2%。大多数人月工资在50至2000纳克法之间。住房紧张,水、电、卫生、通讯等设施落后。全国共有19家医院,其中公立医院17家,私立医院2家。医疗中心61个,医务站164个。医生353人,护士948人。全国共有183家药店。根据200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文发展报告”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厄在162个国家中位居第148位。

  【军 事 】 军队全名为“厄立特里亚人民军”,是在厄执政党领导下的武装部队。厄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长为塞伯哈特・ 埃弗利姆上将,总参谋长海尔・塞缪尔少将(Haile Samuel)。独立后开始分阶段裁军,至1996年5月建成4万人的正规军。1996年开始设立军衔,1997年5月,军队整编工作结束。部队建制为军、师、团、营、连、排、班。空军有一个学员大队。海军主要布防在阿萨布、马萨瓦两港。1998年厄埃边界冲突爆发后,政府大量召募新兵,购置装备和军火。据估计军队人数最多时曾达30万人,其中女兵约有5万人。国防开支大幅增加。厄埃冲突进入和平进程后,军费开支有所减少,同时厄政府成立军队复员委员会,负责军队的复员转业工作。2001年8月,该委员会宣布,国防部将根据厄埃冲突和平进程的情况,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于未来5年内复员军人20万。2002年,厄共复员5000名军人,为20万人中的第一批。

  文化教育

  【教育】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其中前7年是义务教育。阿斯马拉大学是唯一的高等学府,学制4年。截止1997年11月,厄共有各类学校686所。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估计,厄男童入学率为52%,女童入学率41%。1997年初中、高中入学率比1991年分别上升70%和47%。共有教师7468人。文盲率80%。妇女文盲率85%-90%。

  【新闻出版】 有两种官方报纸,《新厄立特里亚报》有阿拉伯语、提格雷尼亚语两种版本,《形象报》是唯一的英语报纸,每周六出版。执政党厄人阵出版《忠诚》杂志,每两个月一期。

  厄立特里亚通讯社系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91年9月,设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出稿三个编辑部,在全国各行政区设有地方记者站。

  厄人阵主办的“群众之声”广播电台系全国性广播电台,1979年1月开始播音。1999年起每天使用提格雷尼亚语、阿法尔语、提格雷语、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等11种语言播音。

  厄立特里亚电视台于1993年1月正式开播,设节目部、新闻部,每周一至六晚播放3~4个小时的节目。

  厄1996年6月颁布新闻法,规定言论自由,不受政治约束,但必须合法且合乎厄国家发展目标与现实。出版业自由,但其资本必须来自厄国内。至2001年9月,厄有私营报纸9家和私营杂志5种。

  对外关系 奉行和平、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其他国家关系。注重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以争取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积极参与非洲及地区事务,主张发挥地区或次地区组织的作用。厄独立后,曾先后与苏丹、也门、吉布提等邻国发生矛盾和冲突。后有所改善,但时有起伏。是联合国、非洲联盟、(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东南非共同市场、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成员国和阿拉伯联盟观察员。与68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

  【同我国的关系】中厄自1993年5月24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1993年5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率团出席厄独立庆典,与厄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伊萨亚斯总统曾于1994年和1997年来华进行正式和非正式访问。

  2003年2月,中国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率中共友好代表团访厄。11月,厄执政党人民民主与正义阵线总书记阿拉明率团访华。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厄贸易额为547万美元,全部为我出口,同比减少9.3%。2003年,有7名厄留学生在华学习,18名中国医疗队员在厄工作。

  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 黄永安 馆址:NO.16,Ogaden Street, Zone 3, Administration 02, Asmara, State of Eritrea。 电话:185273,185271(地区号:002911)。传真:002911-185275。

  厄立特里亚驻华大使:泽盖・特斯法齐翁・塞雷克(Tseggai Tesfazion Sereke)。馆址:北京市亮马河南路4号,塔园外交人员办公楼1-4-2。 邮编:100600。电话65326534。传真:65326532。

  【同美国的关系】 厄重视发展与美关系,厄总统伊萨亚斯曾先后6次访美。厄埃冲突爆发后,美8次派总统特使赴厄埃穿梭调解。1999年8月,美与非统、联合国、阿尔及利亚等方面共同制订了执行非统解决厄埃冲突框架协议的技术安排。2002年1月,厄正式被接纳为美《非洲机遇与增长法》受益国。厄埃冲突步入和平进程以来,厄美军事合作有所加强,双方军事团组往来频繁。2002年,厄国防部长3度访美,美国防部长访厄;美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Tommy Franks,四星上将)也3次访厄。

  【与意大利的关系】 厄与意大利有传统关系。意是厄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援助国,据统计,1993年至2001年,意向厄提供各类援助和贷款共计3.41亿美元。厄总统伊萨亚斯曾8次访意。尽管厄重视与意发展关系,但反对其干涉厄内政。2001年9月,厄政府不满意驻厄大使班蒂尼“长期从事干涉厄内政的活动”,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意随即做出反应,驱逐厄驻意大使。2002年,伊萨亚斯总统利用出席罗马联合国粮食问题首脑会议之机,同意总理贝鲁斯科尼晤商两国关系,促成两国关系正常化,并于10月重新互派大使。

  【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厄独立后,一度与埃塞保持着特殊友好关系。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性接触和磋商,互访频繁。1993年两国签订《友好合作协定》。1997年,厄发行本国货币,停止使用埃塞货币,两国贸易改用美元结算,使边民贸易和商品交易范围受到限制,两国产生经济纠纷和贸易摩擦。1998年5月,厄埃在有争议的巴德梅地区爆发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关系急剧恶化。2000年6月,厄埃签定《停止敌对协议》,12月签定《全面和平协议》,厄埃冲突进入政治解决阶段。根据上述协议,联合国于2001年4月在厄埃边界地区设立临时安全区,并派驻维和部队,随后成立边界委员会负责对两国边界作出裁决并勘划边界。2002年4月,边委会就厄埃边界划分作出裁决,双方均表示原则接受。2003年9月,埃塞向安理会提出设立标界替代机制,以重新划定包括巴德梅在内的有关争议边界。厄坚持边委会裁决不可更改,两国原有矛盾激化,和平进程受阻。

  【同苏丹关系】 独立前,厄与苏丹关系密切。厄独立后,苏丹境内的厄反对派在两国边境滋事,厄指责苏丹政府支持厄反对派,向厄输出原教旨主义,两国关系恶化,于1994年12月断交。厄埃冲突爆发后,两国有所接触。2000年1月,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为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厄苏决定停止支持各自境内的对方反对派,保证边境地区安全,建立两国元首定期磋商、互访机制。2002年10月,苏丹指责厄支持苏反政府武装沿苏厄边界向苏政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苏厄关系波澜再起。

  【同吉布提关系】 厄在独立之初,与吉布提关系较好。1996年两国发生领土纠纷,1997年关系恢复正常。1998年厄埃发生边界冲突后,厄指责吉偏袒埃塞,要吉退出非统厄埃争端调解委员会。吉随即宣布与厄断交。2000年3月,两国复交。

  【同也门关系】厄独立前,也门支持厄争取独立的斗争。1995年起,两国曾因红海大、小哈尼什岛主权争端发生武装冲突。1997年,两国开始通过国际仲裁解决争端。1998年10月,国际法庭作出裁决,将大哈尼什岛等主要岛屿判归也门。厄接受裁决,将所占岛屿交还也门。11月,两国关系恢复正常。2001年4月,双方签署了贸易、农业、能源、交通、海事及技术合作协议,就传统捕鱼权等海上仲裁达成相互谅解和协议。6、7月间,厄、也在红海发生渔业纠纷。2002年以来,厄、也在哈尼什岛水域传统捕鱼区问题上的分歧升级,也指责厄违反已达成的有关国际协定,多次逮捕、粗暴对待也渔民。

新闻表情

厄立特里亚国景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