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http://www.cnair.com 2013-09-17 09:11:24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国  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国  花】 玫瑰花


  【国  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7∶4。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白色横条正中,镶嵌着红色的伊朗国徽图案。白色与绿色、红色交接处,分别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伟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这是为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伊斯兰教太阳历为11月22日。国旗上的绿色代表农业,象征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征神圣与纯洁;红色表示伊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


  【国  徽】 由四弯新月、一把宝剑和一本古兰经组成。新月象征宗教――伊斯兰教;古兰经位于顶端,象征伊斯兰教高于一切,是共和国行为准则的依据;宝剑象征坚定与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斩“恶摩”。四弯新月和古兰经书本组成阿拉伯文的“安拉”(真主);而整个图案呈圆形,象征地球,表示“安拉”的伊斯兰思想遍及全球。

\


  【面  积】 163.6万平方公里(资料来源:伊朗统计中心)


  【人  口】 6390万(2000年底估计),城市人口4080万人,农村人口2310万人。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阿拉伯人、土库曼人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首  都】 德黑兰(Tehran),平均海拔1220米。1996年人口普查城区人口为6758845人,德黑兰省人口为10343965人。年气温最高的月份为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22℃和37℃;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为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3℃和7℃。


  【领  袖】 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Seyyed Ali Khamenei),1989年6月4日当选。


  【国家元首】 总统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Seyyed Mohammad Khatemi),1997年5月23日当选,8月4日就职,2001月6月8日蝉连总统。


  【重要节日】 2月11日,伊斯兰革命胜利日;3月21日至24日,伊历新年;4月1日,伊斯兰共和国日。


  【简  况】 位于亚洲西南部,同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斯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公里。境内多高原,东部为盆地和沙漠。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后侵入并统治伊朗。18世纪后期,伊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加部落统一伊朗,建立了恺加王朝。19世纪以后,伊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成立。1978-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1979年2月11日,宗教领袖霍梅尼正式掌权,4月1日,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执政后,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推行全盘伊斯兰化。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原总统哈梅内伊接任领袖。7月28日,原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1997年5月23日,伊举行总统大选,伊总统文化事务顾问、前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以69%的选票当选伊第七届总统,8月4日就职。2000年2月,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在第6届议会选举中获得2/3以上的议席,控制议会。2001年6月8日,哈在伊第8届总统选举中再次当选。


  【政  治】 2000年伊政局稳定,政坛斗争激烈。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力量继续壮大。领袖哈梅内伊多次出面发表讲话,重申维护民族团结和确保国家安全是当前首要任务。2月26日,伊举行第6届议会选举,以“3月2日阵线”为代表的改革派获得超过70%的选票取得胜利。3月12日,改革派头面人物、总统顾问、德黑兰市议政会副主席、参与政线党中央委员会成员、《今晨报》社长赛义德・哈贾里扬遇剌。4月5日,宪法监护委员会确认议会通过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6月11日, 议会主席团举行选举,“德黑兰战斗的宗教人士协会”书记迈赫迪・卡鲁比以193票赞成、52票弃权当选议长。本届议会力图审议并修改新闻法,但由于领袖哈梅内伊的反对而未能进行。


  2001 年是大选年,政局总体平稳。上半年,各政治势力围绕总统选举进行激烈角逐。1月,因政府机构改革需要,议会通过总统提名的农业、工矿、文化、邮电和交通5位部长人选。6月8日,现总统哈塔米获77.88%选票蝉连总统。下半年,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力量继续壮大,哈一系列政治、经济计划得以顺利实施。9・11事件后,围绕对美政策,改革与保守两派虽龇龌不断,但在领袖哈梅内伊调解下,基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确保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政坛总体平稳。


  2002年,伊政局大体平稳,但两派矛盾以不同方式表面化,不时激化,改革步履维艰。哈塔米总统以退让求稳定团结,向议会递交《阐释总统权根法案》,要求重新分配两派权力,扩大总统权限,以掣肘司法机构。改革运动内部分化凸显。由于内部分歧,改革运动"三・二阵线联盟"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被迫推迟。


  【宪  法】 伊斯兰革命后于1979年12月颁布第一部宪法,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


  【议  会】 伊朗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才可生效。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从2000年6月第六届议会开始,议席由过去的270个增至290个。议会设有主席团及12个专门委员会。主席团由议长、两名副议长、三名干事、六名秘书共12人组成,主要负责制订会议议程、起草会议文件等工作,任期1年,任满后由议员投票改选,可连选连任。2000年2月举行了第六届议会选举,6月11日,德黑兰战斗的宗教人士协会书记迈赫迪・卡鲁比(Mehdi Karubi)以193票赞成、52票弃权当选议长。2001年6月11日,议会再次选举卡鲁比为议长,选举礼萨・哈塔米为第一副议长,穆赫森・阿明为第二副议长。2002年6月12日,议会选举第三次选举卡鲁比为议长,选举贝赫扎德・纳巴维为第一副议长,礼萨・哈塔米为第二副议长。本届议会存在5个主要议会党团,一是参与党团,由参与阵线党、伊斯兰革命圣战组织、伊斯兰工党等组成,占80个议席;二是战斗的宗教人士协会党团,占约60个议席;三是团结党团,由伊斯兰团结党及其支持者组成,约30或40席;四是建设党团,由建设公仆党成员及其支持者组成,占约15席。以上四个党团组成了"三月二日阵线"议会党团,即议会多数派。议会少数派是伊玛姆领袖路线追随者党团,由战斗的宗教界协会,伊斯兰联合会等组织组成,约50至60席。此外,还有一个超党派党团,由温和与发展党成员及其支持者组成,约20席。


  【政  府】 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可授权第一副总统掌管内阁日常工作,有权任命数名副总统,协助主管专门事务。主要副总统有: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礼萨・奥列夫(Mohammad Reza Aref),副总统兼管理和计划组织主席穆罕默德・塞塔里法尔(Mohammad Setarifar)。本届内阁于2001年8月成立,主要内阁部长有:外交部长卡迈勒・哈拉齐( Kamal Kharrazi),内政部长赛义德・阿卜杜尔瓦赫德・穆萨维・拉里(Seyyed Abudulvahid Mossavi Lari),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甘内(Bijian Namdar Zanganeh),国防部长阿里・沙姆汗尼(Ali Shamkhani),财经部长玛泽赫里(Mazaheri),工业和矿产部长艾沙格・贾汉基里(Ishaq Jahangiri),农业圣战部长马赫穆德・霍贾提(Mahmoud Hojjati),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艾哈迈德・马斯杰德・贾梅伊(Ahmad Masjed Jamei),教育部长穆尔塔扎・哈吉(Morteza Haji),能源部长哈比布拉・比塔拉夫(Habibollah Bitaraf),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萨夫达尔・侯赛尼(Safdar Hosseini)。


  【行政区划】 全国共有28个省,分为299个地区、749个县、2305个乡。全国共有889个市,68122个村。


  【司法机构】 司法总监是司法方面的最高首脑,由领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由司法总监任命,任期5年。司法部长由司法总监推荐,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负责协调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在司法总监领导下,还设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国家监察总局,分别审理民众对政府机关的诉讼和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现任司法总监马赫穆德・哈什米・沙赫鲁迪(Mahmoud Hashemi Shahroudi)(1999年8月上任),最高法院院长穆罕默德・穆罕默迪・吉兰尼(Mohammad Mohammadi Gilani),总检察长阿卜杜纳比・纳马兹(Abdo-Nabi Namazi)。


  【政  党】 在经历了13年党禁后,1998年,伊国内各种政党依据新出台的政党法竞相成立,目前各党派尚处于创立初期,其章程及有关政策也在制定和形成之中。主要政党或组织有:


  (1)德黑兰战斗的宗教人士协会:1987年从革命初期成立的"德黑兰战斗的宗教界协会"分化出来,成员大多是宗教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书记迈赫迪・卡鲁比(Mehdi Karubi),也是现议长。


  (2)伊斯兰参与阵线党(Islamic Iran Participation Front):成立于1998年12月6日,其前身是1997年5月23日(伊历1376年3月2日)哈塔米当选总统前后形成的"三・二运动"。秘书长为礼萨・哈塔米(Reza Khatami),哈塔米总统之弟,最大的支持改革组织。


  (3)建设公仆党:前身是1996年由6名伊政府高级官员组成的"建设公仆组织"(又称"6人集团"),1998年5月20日正式改为现名。该党的宗旨是"维护伊斯兰尊严、建设和繁荣伊朗、捍卫政权的伊斯兰及共和两大属性;主张专家治国,积极支持伊朗经济建设"。总书记是德黑兰前市长卡尔巴斯齐,成员多为政界人士。


  (4)伊斯兰伊朗团结党:1998年1月31日成立。主要由议员和政府各级负责人组成,有成员30多名。其宗旨是发展自由和文明社会、伊斯兰的尊严与国家的强盛。


  【重要人物】 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领袖。1939年生于东部圣城马什哈德。1958年赴库姆神学院学习。1963年后因参加反国王活动多次被捕,一度被流放。1979年革命胜利后,先后任革命委员会成员、国防部副部长、革命卫队司令、德黑兰市教长、伊斯兰共和党书记、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总统等职,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继任领袖,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1989年5月曾以总统身份访华。已婚,有六个子女。


  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总统。1943年生于伊朗中部亚兹德省阿尔达坎市。1961年后前往宗教圣城库姆和伊斯法罕市学习神学,并在伊斯法罕大学攻读哲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69年到德黑兰服兵役两年。1971年重返库姆深造神学和哲学,并从事反巴列维国王的政治运动。1978年赴德国汉堡伊斯兰中心工作。1979年伊革命成功后回国,当选为议会议员和议会外事委员会成员。1980年被任命为霍梅尼派驻《世界报》的代表。1982年至1992年任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部长。1993年起任总统文化事务顾问、国家图书馆馆长等职。1997年5月当选第七届总统。2001年6月,蝉连总统。曾于2000年6月访华。已婚,有一子两女。


  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1934年生于克尔曼省,14岁入库姆神学院学习。60年代起从事反国王活动,多次被捕。1979年革命胜利后任革命委员会成员、内务部长等职。1980年7月,当选为议长。1981年被任命为霍梅尼驻最高国防委员会的代表。1983年7月当选为负责霍梅尼身后选定继承人的"专家会议"副主席。1988年6月被霍梅尼任命为武装部队代总司令兼德黑兰市临时教长。1989年7月28日当选为总统,8月3日宣誓就职。1993年6月连任。1997年3月17日,哈梅内伊任命拉夫桑尼为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任期五年。拉于1985年6月和1992年9月两次访华。已婚,有三子二女。


  迈赫迪・卡鲁比(Mehdi Karubi),议长,1937年生于洛雷斯坦省的一个宗教世家。1955年赴库姆神学院学习,是已故伊朗领袖霍梅尼的学生。1963年起参加反巴列维国王的政治运动,曾多次被捕入狱。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任革委会成员、三届议会议员、住房基金会负责人、霍梅尼在朝圣事务方面的代表和烈士基金会会长等职。1988年3月被推举为 "德黑兰战斗的宗教人士协会"书记。1989年8月当选为议长。1992年5月,在第四届议会选举中败北,之后辞去"德黑兰战斗的宗教人士协会"书记一职,退出政坛。1997年复出。2000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议会议长。卡于1991年12月和2002年12月两次访华。


  【经  济】 伊朗盛产石油,目前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石油是伊朗经济命脉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石油收入占其外汇收的85%以上。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走高,伊经济增长较快。由于经济体系相对封闭,"9・11"事件对伊经济未造成大的直接影响。2002财年,伊经济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宏观经济指数稳中有升,金融市场基本稳定,币值稳定,外汇收入增加,外债减少,国际资信进一步增强。估计全年GDP增长可达5.5%。伊经济改革步伐加快,为近年所鲜有。通过新的《吸引和保护外国投资法》,朝改善投资环境迈出重要一步。修改《直接税收法》,出台《增值税法》,酝酿修改《劳工法》。政府启动189家国营企业和公司的私有化计划,首次大规模推进私有化进程。实施单一汇率,革命以来首次发行国际债券,首次在自由区实施浮动汇率贷款,私人金融机构稳步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伊经济结构及体制性弊病日益暴露。2002年伊通膨和失业问题依然严峻。通膨率虽走降,但受扩张性财政政策影响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食品、服装、日用商品、住房等价格上涨较快。百姓生活压力增大。受人口结构、经济转型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政府紧急就业计划效果有限。


  国内生产总值(2001财政年度):664.8万亿里亚尔(按当年价格计算),约合839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1财政年度):1030.7万里亚尔(按当年价格计算),约合130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1年财政年度):5.1%


  货币名称:里亚尔。


  官方汇率(2001财政年度):1美元兑7921.5里亚尔。


  通货膨胀率(2001财政年度):11.3%


  失业率(2002财政年度估计):17.3%


  (资料来源:伊朗统计中心)


  【资  源】 油气资源丰富。截止2002年2月,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000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居世界第五位。伊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天然气储量26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铜矿已探明储量30亿吨矿石(平均品味0.8%),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已探明储量为5000万吨矿石(平均品味20%)。铬矿已探明储量1500万吨。此外,还有丰富的铁、铬、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和煤资源等。但水资源缺乏,年人均占有量为1300立方米。


  【工  业】 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另外还有炼油、钢铁、汽车制造、电力、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和榨糖等,但是基础薄弱,大部分工业原料和零配件依赖进口。


  近几年原油生产状况统计表:(单位:万桶/日)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原油产量      343.9     366.1    376.2


  原油出口      229.1     249.2    260.5


  近几年金属矿产情况如下(单位:万吨):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精炼铝       10.90     13.00    13.10


  铜         12.83     13.00    12.85


  铅         1.44      1.44    1.44


  锌         9.74      6.00    6.00


  (资料来源:2002年经济季评)


  【农林牧业】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3%(2001年3月)。但由于地处高原,沙漠面积较大,气候干燥,供应不足。农业主要集中在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粮食不能自给,自给率为84%。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农业产值约合9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3%,比上年度增长13%。


  可耕地520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30%,已耕地面积1800万公顷,其中水浇地700万公顷,水稻田56万公顷。牧场面积9000万公顷,森林1270万公顷。牧场和森林的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6.9%和11%。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需进口约30%的食品。1997年牛羊肉产量72万吨,禽肉71.2万吨,禽蛋47万吨,奶489.5万吨。


  近几年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小 麦       1195.5    867.3     700.0


  大 麦       330.1     199.9    199.9


  稻 米       277.1     234.8    234.8


  甜 菜       197.0     223.6    223.5


  棉 籽       46.0      44.1    43.0


  茶 叶       6.0       8.0     8.0


  开心果       31.4      13.1     20.0


  (资料来源:2002年经济季评)


  畜牧业: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大片的草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统计,全国有牧场9000万公顷。但目前畜牧业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需进口一定数量的牛羊肉,有少量牛、羊皮、羊肠衣出口。


  近几年牲畜存栏情况如下(估计数,单位:万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绵 羊       5324.5    5390.0    5500.0


  山 羊       2575.7    2575.7    2600.0


  牛         878.5     804.7    810.0


  水牛        47.4      47.4    50.0


  马         25.0      25.0    15.0


  骆驼        17.0      17.5    14.5


  近几年肉蛋奶产量情况如下(单位:万吨):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奶         512.5     552.4    552.4


  肉         146.5     145.3    145.3


  蛋         49.8      53.8    53.8


  (资料来源:2002年经济季评)


  森林:森林总面积为1240万公顷,荒地3400万公顷。2001财年,原木产量约为32.78万立方米。造林7.65万公顷,植树7151万株。


  渔业:2001财年,伊共拥有1.1万艘渔船,从业人口近2.9万人,渔业总产量达48万吨。伊盛产虾和鱼籽酱,2001财年产虾7000吨,产鱼籽酱88吨。


  【服 务 业】 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服务业产值272.13万亿里亚尔(按当前比价),占国内生产总值47%。


  【旅 游 业】 两伊战争使伊朗的旅游业遭到极大破坏,从1991年起,政府开始致力发展旅游业。但繁琐的签证手续、严格的伊斯兰服饰及社会要求、相对简陋的住宿条件和陈旧的交通运输严重制约了伊旅游业的发展。9・11事件使得本来就不景气的伊旅游业雪上加霜。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根据伊外交部的统计,共有58万人入境,其中游客仅有5万人,主要来自日本、独联体和海湾各国。估计旅游业的收入仅为3亿美元。


  【交通运输】 国内运输主要依靠公路,进出口货物80%靠海运。


  2001财政年度统计:


  公路:郊区公路总长9.38万公里,其中沥青公路4.53万公里。注册机动车452万辆,其中轿车272万辆。


  铁路:总长9252干线7156公里,支线和工业用线2096公里。共拥有机车277辆,年运送旅客1311.1万人次,运送货物2639.2万吨。


  水运:伊有四家主要的船运公司,分别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船运公司、伊朗-印度船运公司、Valfajr 8船运公司及里海船运公司。共拥有112条轮船,货物运输能力为3069万吨,旅客运输能力为263万人次。波斯湾主要港口有霍拉姆沙赫尔、布什尔、阿巴斯、恰巴哈尔;里海主要港口有安扎里和诺沙尔。哈尔克岛为伊最大的原油输出港。


  空运:有80个机场,机场使用率为34%,德黑兰、伊斯法汗、设拉子、大不里士、阿巴丹和阿巴斯为六大国际航空港。伊朗航空为伊最大的航空公司,在23个伊朗城市间拥有航班,及通往海湾、亚洲和欧洲的33条国际航线。2000年共运输游客730万人次。


  (资料来源:伊朗统计中心)


  【财政金融】 近几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按伊财政年度,单位:万亿里亚尔):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收入        53.626    92.316    104.641


  油、气销售     16.598    25.955    20.125


  税         18.687    25.831    32.842


  其中公司税     7.923     10.049    11.295


  所得税       3.897     5.383     6.834


  其他        18.341    40.530    51.674


  支出        70.970    93.161    108.316


  经常项目      53.546    68.219    85.865


  资本项目      17.425    24.942    22.450


  差额       -17.344    -0.845    -3.675


  【对外贸易】 近几年来,伊每年进出口总额约在300亿美元左右。2001财年(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达到了405.74亿美元,其中出口230.86亿美元,进口174.88亿美元。


  近几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按伊财政年度,单位:亿美元):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商品出口      210.30    283.45    230.86


  石油及天然气    170.89    242.26    184.73


  其它        39.41     41.19     46.13


  商品进口      134.33    152.07    174.88


  差额        75.97     131.38    55.98


  (资料来源:2002年经济季评)


  伊主要出口商品为原油,占总出口额的80%以上。近年来政府一直强调非石油产品的出口。出口的非石油产品主要有石化产品、金属矿石、皮革、地毯、水果、干果及鱼子酱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粮油食品、药品、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牲畜、化工原料、饮料及烟草等。


  主要贸易伙伴占伊对外贸易份额如下(%):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出口对象国


  日 本       15.7     16.5     17.7


  韩 国       4.9      6.4     7.9


  阿联酋       6.7      7.5     7.5


  意大利       8.6      7.1     7.4


  法 国       2.7      3.7     5.9


  进口对象国


  德 国       11.6     10.9     9.8


  韩 国       4.8      5.6     9.4


  阿联酋       5.3      6.1     6.2


  意大利       8.3      7.1     5.2


  (资料来源:2002年经济季评)


  【外国投资】 外国投资很少,1994年1月设立经济特区,至2000年12月,吸引外资现金总额为49.8亿美元。2000年8月,议会通过了"吸引和保护外国投资法"草案总则。为达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6%的经济增长速度,伊每年需投资145亿美元。


  【人民生活】 国家实行给予巨额补贴的福利政策,每年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补贴高达7万亿里亚尔。2000年伊朗城市家庭月平均收入737万里亚尔,14.8%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农村家庭年平均收入689万里亚尔,16.8%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城市98.35%的家庭使用自来水,99.73%有电;农村78.62%的家庭使用自来水,91.62%有电。全国有医院724所,病床9.4万张,诊所17063个,医生3.7万人,外国医生350人。平均约2200人有1名医生。城市人均寿命为66岁,农村为59.7岁。目前,每115户家庭拥有100套住房。


  【军  事】 伊朗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领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一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武装力量指挥委员会主席、国家管理和计划组织主席及外交、内政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目前,武装力量总兵力约60.5万人,动员部队约40万人。


  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组成,总兵力约为30.5万人,其中,陆军约25万人,编成17个师和14个独立旅。主要装备有坦克1500辆,其中250辆T-72、100辆T-62、500辆T-55、150辆M-47、150辆M-60等,非作战坦克数百辆,主要是T-55型。装甲运兵车1200辆,其中BMP型400辆、BTR型400辆1、M-113型250辆等。火炮2300门,其中自行火炮约300门(主要型号为M-107和M-109)。陆军航空兵装备100余架各型直升机和运输机。海军2万人,编成波斯湾阿曼海舰队、2个海防区和3个陆战队营,主要装备有各型舰艇近70艘,其中3艘"基洛"级潜艇、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直升机和运输机等海航机近70架。空军3.5万人,编成25个中队,拥有各型飞机9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270余架,主要机型包括米格-29、苏-24、F-4、F-5、歼-7等。


  革命卫队总兵力约30万人,其中,陆军约26.2万人,编成27个师和16个独立旅,主要装备有坦克500余辆、装甲运兵车500余辆,火炮1000余门。海军2万人,编成3个海防区,主要装备有各型巡逻艇150余艘、导弹快艇21艘和岸防导弹等。空军1.8万人,编成8个中队、3个地地导弹旅和1个防空导弹旅,装备各型飞机110架、"飞毛腿"B、C等型导弹数百枚。


  【教  育】 1989年制订了高教五年计划。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重视高等教育。通过提供贷款及其他必要设施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目前伊斯兰自由大学吸收了52%的高校学生。2001年有中小学生1971万人,其中小学生946万,中学生1025万。全国共有高等院校346所,大学生132万人。德黑兰大学是伊朗著名的高等学府。6岁以上受教育人口占82.5%。


  【新闻出版】 各种刊物有900多种,大部分在德黑兰出版。主要报纸有:《世界报》、《消息报》、《伊斯兰共和国报》、《虔诚者报》、《使命报》、《和平报》和英文版的《德黑兰时报》、《伊朗新闻报》和《伊朗日报》国际版。


  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79年革命前称波斯通讯社。社长阿布杜拉・纳塞利・塔赫里。


  国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66年,1979年改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声像组织。该组织主席由领袖任命,任期5年。电台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汉语等二十五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有七个台播放节目,并有三个卫星台向海外播出。


  【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极世界,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近年来积极改善和发展同波斯湾和中亚等周边国家的关系,重视同西欧、日本等国的交往和经贸联系,要求美放弃敌视伊的政策以改善伊美关系。长期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主张取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以及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认为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反对一些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以人权和裁军等问题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国。认为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主要根源,反对阿以和谈,但明确宣布,不采取干扰和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行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解放全部被占领土而进行的斗争。对巴、以等国首脑在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谈表示悲观。强调维护阿富汗的领土完整,并为促使各派和谈积极斡旋,希望阿敌对各方通过政治谈判结束内战,主张建立一个由各派参加的基础广泛的政府。主张波斯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应由沿岸各国通过谅解和合作来实现,反对外来干涉,反对外国驻军,表示愿成为波斯湾地区的一个稳定因素。2001年,伊为77国集团主席国。


  【同我国的关系】 中伊1971年8月16日建交。1979年伊新政权建立后,两国关系继续发展。伊议长拉夫桑贾尼(1985年6月)、总统哈梅内伊(1989年5月,现任领袖)、议长卡鲁比(1991年12月、2002年12月)、总统拉夫桑贾尼(1992年9月)、第一副总统哈比比(1994年8月)、韦拉亚提外长(1995年3月)、伊副总统哈什米(1999年11月)、总统哈塔米(2000年6月)先后访华;我国万里委员长(1990年5月)、李鹏总理(1991年7月)、杨尚昆主席(1991年10月)、李岚清副总理(1993年7月、1997年5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1994年3月)、乔石委员长(1996年11月)、胡锦涛副主席(2001年1月)、江泽民主席(2002年4月)相继访伊。


  2000年2月,唐家璇外长访伊。5月,伊朗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外长阿明扎德访华。6月,哈塔米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1年1月,胡锦涛副主席对伊朗进行正式访问。


  中伊贸易往来始于1950年。2002年贸易额为3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我出口3.96亿美元,进口23.46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对伊出口以机电等大型成套设备为主。从伊主要进口原油,其余为矿产品、金属制品、化工品和农副产品等。中伊经济技术合作自1982年来不断发展。目前,伊已成为我海外工程承包和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2002年3月,两国成功召开了第十一次经贸科技联委会。截止2002年底,我在伊承包工程在建项目总额达到43.58亿美元,新签合同3.44亿美元。两国合作的领域涉及能源、交通、机械、建材、采矿、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


  中国驻伊朗大使:刘振堂。大使馆馆址:No.13, NARENJESTAN 7TH ,PASDARAN AVE.,TEHRAN。电话:009821-2291240,电传:212879,CHINIR。传真:009821-2291243,2290690。经商处电话:2563146-8,2580808。传真:2561567,电传:213237 COMOIR。


  伊朗驻华大使:费雷敦・韦尔迪内贾德。馆址: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东6街13号。电话:65322040。传真:65321403。


  【同美国的关系】 长期以来强烈反美,与美关系紧张,但1997年哈塔米执政后伊美关系出现改善迹象。2000年2月,克林顿总统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美寻求与伊的“建议性伙伴”关系,愿与伊对话。3月,克林顿总统向伊人民及在美伊朗人致以新年祝贺,希望新的一年成为两国关系新的开始。同月,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发表讲话,赞扬哈塔米总统执政以来伊国内政治和社会方面出现的变化,承认美1953年策划推翻伊合法政府并扶植巴列维国王复辟及在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拉克是错误的,宣布解除伊地毯、鱼子酱、坚果、干果对美出口禁令,等等。9月,哈塔米总统在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伊美首脑会晤时机尚不成熟,美应就其对伊政策作出道歉并拿出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唯此伊美关系才能改善。10月,美国会及政府批准动用在美冻结的伊4亿美元存款中的2.13亿美元,用于有关赔偿。随后伊议会通过紧急议案,允许伊公民在伊起诉美干涉伊内政,并要求物质和精神赔偿。同月,克林顿总统就对伊经济制裁法案作出例行年度延长的决定。2001年6月和7月,美国会外交政策委员会和参议院分别通过将美对伊朗制裁延长5年的决议,引起伊方强烈反应,伊美关系发展受到影响。9・11事件后,哈塔米总统发表讲话,表示对美人民的深切同情,遣责对美的恐怖袭击事件,称伊将不遗余力地铲除恐怖主义;哈还表示,美恢复伊美关系的前提是美对其干涉伊内政所造成损失和破坏进行赔偿,美应尊重伊的国家独立、自由和伊人民所选择的道路,伊不希看到伊美关系紧张。10月,伊入世要求第三次遭美拒绝。


  2002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指责伊是"邪恶轴心"之一,美国务院在有关世界恐怖主义的年度报告中将伊列为支持恐怖活动"最积极"的国家。美认定,主张改革的哈塔米总统和他的盟友过分软弱,不能给伊带来改变。美失去了对哈塔米及其同盟履行诺言的信心,准备放弃与哈塔米为代表的改革派的合作,而将直接争取伊的民主力量。7月初,伊斯法罕市聚礼日领拜人因不满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而辞职。12日,布什就此以及随后发生的学生抗议事件发表声明称,伊统治者不是经过选举上台的,他们阻碍了伊人民在选举中选择的通向改革的道路,要求强硬派的统治者摒弃被他称之为"毁灭性的政策",并保证美将是改革后伊最好的朋友。布什政府还不断指责伊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向基地组织提供庇护并支持巴勒斯坦恐怖主义势力,并多次向俄罗斯施加压力,试图迫使俄断绝与伊的合作关系。7月19日,伊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反美示威,抗议布什对伊内政的干涉。仅在德黑兰一地,示威群众就达到几十万人。22日,哈塔米接受记者采访,强烈批评美在全世界制造"前所未有的战争气氛"。伊反对美的霸权、好战和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反对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对阿富汗或其他国家发动军事打击。伊认为,打击恐怖主义应在世界各国的参与和联合国的领导下进行。2002年12月20日,美国政府开设波斯语广播。


  【同俄罗斯的关系】 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与俄有着密切的军工、军贸合作关系, 2000年9月,哈塔米总统与俄普金总统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会晤,这是二十多年来两国元首首次会晤。11月,俄宣布退出1995年同美达成的不向伊朗出售常规武器的“切尔诺梅尔金-戈尔”秘密协议,12月,俄国防部长访伊,恢复了对伊军售,两国还就里海法律地位等问题进行了会谈。这是伊革命以来俄国防部长首次访伊。2001年3月,哈塔米总统访俄,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军事合作、核能合作及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签署了《关于俄罗斯和伊朗两国相互关系及合作原则条约》、《关于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声明》。年中,两国军方签署第一批军售合同。10月,国防部长沙姆哈尼访俄,双方就军贸军技合作、里海法律地位、反恐和美对阿富汗军事打击问题交换了意见,强调伊俄战略合作对维护本地区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性,双方签署《联合防务与军事合作协议》。90年代中后期,俄承建伊布什尔核电站一号反应堆项目,该堆将于2003年工作发电。


  2002年,俄原子能部长亚历山大・鲁缅采夫多次访伊,讨论俄罗斯扩大与伊的核合作的可能。并表示俄将继续帮助伊完成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工作。7月,俄政府通过了一项同伊朗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技术方面开展长期合作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俄方准备在今后10年内帮助伊朗兴建5个新的核反应堆机组。12月25日,两国签署一项关于两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议定书,强调俄方有义务帮助伊完成整座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双方还同意两国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就在伊朗再建造一座核电站进行可行性研究。2002年4月,伊外长哈拉齐访俄,俄伊两国将就加强两国在军事技术及核能诸方面的合作、阿富汗战后重建及里海法律地位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5月,伊副外长扎里夫同俄副外长马梅多夫就核不扩散问题举行第一轮直接会谈。俄于7月1日开始执行一项新规定,对那些不遵守政府有关出口军民用品规定的个人和公司进行制裁。8月,俄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跨国贩毒和非法捕捞为由,在里海地区开始了为时15天的诸军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受俄方邀请,伊派观察员观看了演习。


  【同中亚各国的关系】 表示尊重中亚各国人民的意愿,愿在相互尊重和睦邻友好的基础上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关系。同土耳其和巴基斯坦一起将中亚六国吸收为“经济合作组织”(ECO)成员,同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组建“里海经济合作区”。2000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分别访伊,同月,伊朗组织召开了第六届“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会后发表了《德黑兰宣言》。2001年3月,塔吉克斯坦议长访伊,双方就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和阿富汗问题签署了协议。9月,阿塞拜缰总统阿里耶夫访伊,双方就双边关系、地区形势、里海问题签署了协议。2002年10月,经济合作组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七届首脑会议,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地区各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运输和电信,能源,矿业,环境,农业,工业和毒品控制等领域的合作。会议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同伊朗和土耳其之间开通铁路集装箱运输和客运表示欢迎,希望这将促进地区旅游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2002年4月,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开了里海国家元首会议,这是里海五国第一次专门为解决里海法律地位问题而举行的峰会。会议就里海的法律地位、石油天然气开发以及航运、环保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因各方分歧较大未能签署任何协议。5月,俄哈签署里海划分协议,6月,俄阿签署里海划分协议。伊不承认上述双边协议,认为类似的双边协议不仅无益于确立里海的法律地位,而且会使其复杂化。


  【同西欧、日本的关系】 重视改善和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双方在人权、反恐怖活动等问题上存在分歧。2000年7月,哈塔米总统访问了德国。10月,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访伊,双方签署“打击毒品走私合作备忘录”、“鼓励和支持相互投资协议”和“伊国家文献组织与西档案中心合作备忘录”。11月,哈塔米总统访问日本,与日首相签署“二十一世纪伊日合作声明”,伊允诺给日开发阿扎德甘油田的优先谈判权,并支持日以合作伙伴方式加入阿瓦士-巴格斯坦油田和南法尔斯气田的开发。日同意从2001年起连续3年向伊提供30亿美元的能源开发资金和5.5亿美元的项目保险金。同月,意大利议长维奥兰特访伊。2001年2月,德国议长蒂尔泽访伊,双方就双边关系、文明对话、议会合作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月,意大利总理阿玛托访伊,双方就双边关系、经贸合作、禁毒、打击恐怖主义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9月,英外交大臣斯特苏访伊,此访系伊1979年革命以来访伊的首位英外交大臣和迄今为止访伊的最高级别的英国官员。在双边关系问题上,斯表示,伊地处重要战略位置,英重视发展对伊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双方还就打击恐怖主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月,以比利时外长米切尔、西班牙外长皮克、欧盟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彭定康和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为首的欧盟三驾马车代表团访伊,访问目的在于游说伊在美反恐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和诱压伊在中东问题上保持克制、发挥积极稳定作用。对此,哈塔米总统表示,消除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义务,所有国家都应积极参与在联合国领导下的反恐行动;伊斯兰世界与阿拉伯民族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的抗以斗争,坚决反对把这一斗争与恐怖主义混为一谈。同月,欧盟-伊朗第七轮年度对话在伊举行。双方讨论了商业、投资、能源、禁毒、移民、难民、裁军、反恐、人权、中东、阿富汗、伊拉克、巴尔干、中亚和里海等问题。10月,瑞士经济事务部长库切平访伊,双方决定11月起动两国于1998年签署的《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议》,目前双边贸易额为5.4亿美元。同月,德外长费舍尔和奥地利首相许塞尔相继访伊。11月,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访伊,伊希两国间有外长年度互访协议。


  2002年2月,伊与欧盟间第八轮"全面对话"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结束,双方就打击恐怖主义、阿富汗重建、中东和平进程、中亚局势和里海问题、消除伊向欧洲出口非石油产品壁垒以及开展能源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愿望。由于这次对话是在美总统布什指责伊为"邪恶轴心"的背景下举行的,因此备受世人关注。欧盟公开批评美的"邪恶轴心"论,并敦促美放弃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6月17日在卢森堡召开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与伊就加强贸易和政治关系进行谈判。10月21日,欧盟15国外长在卢森堡发表一项声明,支持伊的改革进程,鼓励伊施加影响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回到正常轨道。12月12日,欧盟与伊在布鲁塞尔就贸易与合作协议以及政治对话和反恐合作举行了首轮谈判,双方都表达了加强对话与合作的愿望。2002年,伊与欧盟国家间的互访频繁。3月11日,哈塔米总统访问奥地利和希腊;6月11日,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米歇尔访伊;7月29日,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访伊;10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访伊。但伊与欧盟关系发展并不一帆风顺。2002年10月中旬,瑞典驱逐一名伊外交官,指控其试图在瑞典获得军民两用材料。伊随即采取报复性举动,以从事与身份不符的活动为由,限一名瑞典外交官在一周内离境。自1990年瑞典指责伊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对移居瑞典的伊侨民从事间谍活动以来,两国外交关系一直比较冷淡。伊瑞互逐外交官事件对欧盟与伊正在进行的对话产生负面影响。


  2001年6月,日本几家石油公司联合体同英荷壳牌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投资世界上最大的阿扎德甘油田,该油田已探明石油储量达260亿桶。根据双方协议,对伊总投资达82亿美元,日方投资占2/3,系迄今为止日对伊最大投资。该油田预计于2005-2006年开始产油,日产量可达70-80万桶。伊是日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02年4月22日,日本向伊朗提供10亿美元贷款,用于开发伊朗阿扎德甘油田。这是总额为30亿美元项目贷款的第二期。日本为伊朗提供贷款的条件是日本石油公司可优先参与该油田的开发。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伊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双方互访频繁。2000年巴以冲突加剧以来,伊领袖哈梅内伊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多次发表讲话,遣责以军暴行,呼吁巴人民坚持圣战,哈塔米总统还以伊斯兰会议(OIC)主席身份敦促成员国召开紧急外长会议,并在OIC首脑会议期间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四项原则。3月,阿尔及利亚议长阿卜杜勒卡德尔访伊。4月,黎巴嫩总统拉胡德访伊。伊国防部长访问沙特。5月,伊外长哈拉齐访问黎巴嫩、叙利亚。7月,卡塔尔埃米尔阿尔萨尼率外交、财政大臣等访伊。9 月8 日,哈塔米总统与阿尔及利亚总统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会见,双方发表公报,决定从当日起恢复外交关系。10月,伊朗外长哈拉齐率高级代表团访问伊拉克,这是自1990年以来,伊朗外长对伊拉克的首次访问,双方讨论了在对方境内的反政府武装、加快遣返战俘问题,双方表达了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政治意愿,表示将尽快落实1975年签订的有关边界问题的“阿尔及尔协议”,并将此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石。


  9・11事件后,伊坚称巴勒斯坦人民抗以斗争是正义的斗争,积极扩大同阿拉伯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共识。2001年1月,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和摩洛哥首相尤素福先后访伊,伊同上述两国就双边政治和经贸关系、巴勒斯坦等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月,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访伊,此系阿就任后首次出访非阿拉伯国家,双方就双边战略关系和巴以冲突等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4月,突尼斯首相格鲁希访伊,此系20年来突首相首次访伊,双方就扩大双边政治和经贸合作进行会谈,在贸易、投资、交通、司法、旅游、体育等方面签署了七项协议。6月,黎巴嫩总理哈里里访伊。9月,卡鲁比议长访摩洛哥。


  2001年其它重要访问有:1月,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访伊。4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伊。5月,古巴主席卡斯特罗访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伊。6月,克罗地亚总统梅西奇访伊。8月,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访伊。11月,哈塔米总统赴纽约出席第53届联合国大会。12月,亚美尼亚总统科恰良访伊。


  2002年,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伊认为,只要地区各国放弃偏见,加强合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就能够得到保障。2002年8月,巴林艾米尔哈里哈里法访伊,为伊巴两国关系的发展打开了新篇章。伊与阿拉伯国家的安全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10月,科威特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萨巴赫访伊,就加强伊科两国的安全合作与伊交换看法,并首次签署两国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伊与沙特阿拉伯保持了高级别的合作关系,两国成立了经济混合委员会,强调加强两国间的贸易合作。伊还与阿曼、巴林、沙特和科威特等国签署了数项减少关税和相互投资的协议,对加强伊与阿拉伯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伊重视发展同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关系,2002年12月,伊与阿尔及利亚召开了两国第一次经济混合委员会会议,标志着伊阿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为发展同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伊朗同伊斯兰会议组织轮值主席国卡塔尔及其他成员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新闻表情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景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