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 科威特国(THE STATE OF KUWAIT )。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黑色梯形,右侧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色的等宽横条组成。黑色象征打败敌人,绿色代表绿洲,白色代表纯洁,红色象征为祖国流血。还有另一种说法为,黑色象征战场,红色象征未来。
【国徽】 呈圆形。一只白色的隼展开双翼构成圆周,圆面上有海水、蓝天、白云和行进在海面上的帆船,它象征历史上的科威特。隼的胸前是盾形的国旗图案,圆面上部用阿拉伯文写着“科威特国”
【面积】 17818平方公里。
【人口】 248万(2004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为万,占总人口的37.3%;非科威特籍人口148万,占62.7%。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中9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首都】 科威特城(KUWAIT CITY ),人口38万(2000年)。首都气温:最高55℃,最低8℃。
【国家元首】 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
(JABER AL-AHMED AL-SABAH ),1977年12月31日即位,为第13代埃米尔。
【重要节日】 2月25日(国庆日,系第11代埃米尔登基日)。
【简况】 位于亚洲西部波斯湾西北岸。与沙特、伊拉克相邻,东濒波斯湾,同伊朗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90公里。有布比延、法拉卡等9个岛屿,水域面积5625平方公里。科绝大部分土地为沙漠,地势较平坦,境内无山川、河流和湖泊,地下淡水贫乏。属热带沙漠气候,夏长炎热干燥,冬短湿润多雨。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2℃和34℃,最热时树荫下为51℃,太阳直射处达80℃。1~5月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2~352毫米之间。
7世纪时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迁移到科威特,1756年取得统治权,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签订秘密协定,从而成为科的宗主国。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 1961年6月19日宣布独立,同年成为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成员国。
1990年8月2日,科被伊拉克侵吞,1991年2月26日复国。
【政治】 科威特是君主立宪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切法律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均由埃米尔批准生效。科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发展民族经济,实行高福利制度。海湾战争后,科迅速开始了战后重建工作,加强国防建设,在政府部门和经济机构中逐步推行科威特化,政治上放松了对反对派的限制,解除了新闻检查。2003年科组成新一届政府并顺利完成议会换届选举,王储首次不担任首相之职,重要内阁职位均由王室成员担任。伊拉克战争后,科政府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陆续启动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2004年科国内形势保持稳定。
【宪法】 1962年11月12日正式颁布宪法。宪法规定,科是一个主权完整、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其教义是科立法的基础;埃米尔必须由穆巴拉克・萨巴赫家族后裔世袭;立法权由埃米尔和议会行使,埃米尔有权解散议会和推迟议会会期;行政权由埃米尔、首相和内阁大臣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在宪法规定范围内以埃米尔名义行使;王储由埃米尔提名,议会通过;埃米尔任免首相,并根据首相提名任免内阁大臣等。
【议会】 科威特国民议会于1963年1月23日成立,是立法机构,一院制。其主要职能有:制定和通过国家的各项法令和法规;监督国家财政执行情况;行使各项政治权力。议会通过的法案需经埃米尔批准才能生效,埃米尔有权否决或提请议会复议某项法案,但如议会仍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或在以后某届议会以简单多数通过,该法案则自动生效。议会有权就政府的内外政策及有关事务向首相和内阁大臣提出质询,要求其解释有关情况;组成调查委员会对任何事务进行调查;自由表达其观点和看法;通过对内阁大臣投不信任票罢免其职务;通过不与首相合作的决定等(在这种情况下,将由埃米尔选择解散议会或解除首相的职务;如埃米尔解散议会后,新议会仍通过不与首相合作的决定,则首相自动被罢免)。
议会由50名经全国选举产生的议员和现任内阁大臣组成,每届任期四年。自1961年科举行首届议会选举以来,迄今共举行过10届议会选举。本届议会于2003年7月5日选举产生,亲政府的部落议员在本届议会中占有较大优势,共获24席,党派背景的议员数量减少,其中自由独立派3席、穆斯林兄弟会2席、萨拉夫派2席、科学萨拉夫派4席、什叶派1席,而独立人士席位有所增加。议长:贾西姆・穆罕默德・胡拉菲(JASSEM MOHAMMAD Al-KHOURAFI),1999年7月17日就任,2003年7月连任。
【政府】 由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的内外政策,向埃米尔负责。本届内阁系科独立后的第21届内阁,于2003年7月14日组成,共有16名成员。现内阁主要成员有:首相:谢赫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SHEIKH SABAH AL-AHMAD AL-JABER AL-SABAH);第一副首相兼内政大臣:谢赫努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SHEIKH NAWAF AL-AHMAD AL-JABER AL-SABAH); 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谢赫贾比尔・穆巴拉克・萨巴赫(SHEIKH JABER MUBARAK AL-SABAH);副首相兼内阁和议会事务国务大臣:穆罕默德・塔伊夫拉・谢拉尔(MOHAMMAD DEIFALLAH SHARAR);通讯兼计划大臣和行政发展事务国务大臣:艾哈迈德・阿卜杜拉・艾哈迈德・萨巴赫(SHEIKH AHMAD ABDULLAH AL-SABAH);能源大臣:艾哈迈德・法赫德・艾哈迈德・萨巴赫(AHMAD AL-FAHAD AL-SABAH);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萨利姆・萨巴赫(MOHAMMAD AL-SALEM AL-SABAH);教育和高教大臣:拉希德・哈马德・穆罕默德・哈马德(RASHID HAMAD MUHAMMAD AL-HAMAD)。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六个省。
【司法机构】 司法机构隶属于司法部。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查长由埃米尔任命,法院以埃米尔名义在宪法范围内行使司法权。
【政 党】 科禁止一切政党活动。但海湾战后,在科议会选举中出现了几个主要政治派别:
1、 伊斯兰宪章运动:1991年3月成立,为穆斯林兄弟会和传统派组织,掌握许多金融和商业公司,财力雄厚。主张以温和手段促使科成为更遵循伊斯兰法的国家。
2、 伊斯兰联盟:系什叶派组织,主张采取温和的方式实施伊斯兰法。
3、宪章联盟:由商人富豪组成,多为科工商会会员。
4、民主论坛:1991年3月成立,成员多为知识分子,自称是左派民族主义组织。强调人民权力,反对王室成员垄断内阁职位,但不反对埃米尔世袭制。
5、自由独立派:主张民主、自由和进行民主改革。成员主要是知识分子和文教、新闻界人士。
【重要人物】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JABER AL-AHMED AL-SABAH):埃米尔。生于1928年,是第十任埃米尔艾哈迈德之子。科独立后,历任财政大臣、工业大臣、首相等职。1966年被指定为王储。1977年12月31日继位,成为第13任埃米尔。曾于1965年以财政大臣身份访华,1990年、1991年作为国家元首访华。萨阿德・阿卜杜拉・萨利姆・萨巴赫(SAAD ABDULLA AL-SALEM AL-SABAH):王储。生于1928年,是第十一任埃米尔阿卜杜拉之子,与现任埃米尔是同一曾祖父兄弟。毕业于英国汉顿军事学院,曾任内政大臣,后兼任国防大臣。1978年2月被指定为王储,当年3月被任命为内阁首相,直至2003年7月6日辞去首相职务。曾于1995年4月以首相身份访华。精通英语,爱好阅读、钓鱼、园艺和摄影。已婚,有一子四女。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SABAH AL-AHMED AL-JABER AL-SABAH):首相。生于1929年,是现埃米尔的同父异母兄弟。曾任外交大臣,后兼任新闻、石油和内政大臣。1992年10月至2003年7月任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2003年7月13日被任命为首相。曾于1977年、1988年、1990年(8月和12月)访华。精通英语。爱好钓鱼和狩猎。已婚,有二子一女。贾比尔・穆巴拉克・萨巴赫(JABIR MUBARAK AL-SABAH):副首相兼国防大臣。生于1942年,曾任埃米尔办公厅行政事务司主管、司长、主管行政和财政事务助理次官,1979-1985年先后任哈瓦利省省长、艾哈迈迪省省长,1986-1990年先后任社会事务劳动大臣和新闻大臣,1992-2001年2月任埃米尔办公厅顾问。曾先后于2003年12月、2004年7月访华。
【经济】 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占出口收入的92%,非石油项目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其中非生产性的公共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24.5%;金融保险房地产及代理业务占13.6%等)近年来,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并不断增加对外投资。主要经济数据(2003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 430亿美元
人均GDP 17000美元。
GDP增长率 6.5%
通货膨胀率 2%
进出口总额 325亿美元
出口 204.5亿美元
进口 120.5亿美元
汇率 1美元= 0.307科威特第纳尔
(资料来源:科官方统计数字)
【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90亿桶,占世界储量的9%,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储量为1.5 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
【工业】 工业以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为主。2003/2004年财政年度科石油收入为205亿美元,占该财政年度总收入88.7%。2003年科日产石油约250万桶。
【农渔业】 可耕地面积约14182公倾,无土培植面积约156公倾。近年来,政府重视发展农业,但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最高时只占1.1%。以生产蔬菜为主,农牧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农牧业从业人口1.4万,主要为外籍人。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虾、石斑鱼和黄花鱼。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产值约1300万科威特第纳尔。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全国公路总长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300公里。汽车拥有量为96.8万辆,其中私家车80万辆。科威特有一座国际民用机场,两座军用机场。机场起降架次3.3万次/年,客流量370万人次/年,运货量14万吨/年。主要港口是舒威赫港和舒艾巴港。
【财政金融】 近年来财政年度(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实际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科第纳尔):
|
2001/2002 |
2002/2003 |
2003/2004 |
总收入 |
53.4 |
62.2 |
69.3 |
总支出 |
47.5 |
49.3 |
54.7 |
盈 余 |
5.9 |
12.9 |
14.6 |
(资料来源:经济季评、科官方统计数字)
【对外贸易】 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5%。进口商品有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品、粮食和食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新加坡等。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
2001年 |
2002年 |
2003 |
出口 |
162 |
140.5 |
204.5 |
进口 |
73.4 |
81.6 |
120.5 |
总额 |
235.4 |
222.1 |
325 |
(资料来源:科官方统计数字)
【对外援助】 每年用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8%来援助发展中国家。1961年成立的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拥有总资本92亿美元,专门负责对外援助。迄今,该基金会已向121个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及地区提供了514笔26.39亿科威特第纳尔(约合87.1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资料来源:科出版的基金会简介)。
【人民生活】 政府实行高福利制度,免缴个人所得税,享受免费教育和医疗,并提供岗位、物价、房租和结婚等补贴。共有公立医院15所,床位4400张,另有卫生中心及私立医院。平均每千人有医生18.3人,护理人员48.5人,床位2.8张。
【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义务兵期限2年(大学生1年),预备役期14年。现科军总兵力为24,754人。埃米尔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塔亚尔中将为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购置大量武器加强国防,军费开支超常增加。2003年军费开支18亿美元,约占政府财政预算的13%。
【教育】 实行免费教育,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均为四年制,小学和初中实行义务教育。全国现有各类学校1056所,其中公立学校613所,私立学校336所,其余为成人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在校学生共46万多,教师为3.7万人。教育经费为国家预算的10%左右。政府重视扫盲,1982年颁布了义务扫盲法,建立了62个扫盲中心,文盲率已从1957年的54.5%降到2000年的11%。
【新闻出版】 科威特新闻制度相对开放、自由,报刊多为私营。全国主要有8 家日报,其中阿拉伯文报5家:《舆论报》、《政治报》、《火炬报》、《祖国报》和《消息报》;英文报3家:《科威特时报》、《阿拉伯时报》和《每日星报》。
有三家官方新闻机构:科威特通讯社、科威特广播电台和科威特电视台。科威特通讯社系国家通讯社,建于1956年10月,1980年起用阿拉伯文、英文向国外发稿。
科威特广播电台建于1951年,用阿拉伯语、英语等广播。
科威特电视台建于1962年12月,用四个频道播放阿拉伯语和英语节目。1992年起,租用阿拉伯卫星,对外播放本国节目;还通过卫星接受站转播埃及卫星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强调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间的争端。致力于维护科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并有美军驻扎。积极维护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强调同沙特等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里的协调与合作,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国际事务中,科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反对侵略扩张,认为联合国应为维护世界的安全与和平发挥作用。主张解决第三世界债务问题。科是联合国、阿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迄今已同11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伊拉克问题。科是伊拉克的邻国,对伊有亡国之恨,视萨达姆政权为科安全和稳定的主要威胁。伊拉克战争后,科支持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接待多位临管会、临时政府成员和伊各派要人访科。科欢迎安理会关于伊拉克问题的1511号决议,认为有必要维护伊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制定结束美对伊占领时间表。科希望在相互信任、尊重联合国决议和国际条约的基础上与伊建立兄弟般的双边关系,并愿帮助伊人民摆脱苦难和进行战后重建。科对安理会通过核准伊拉克新临时政府的1546号决议表示欢迎。2004年7月,科宣布与伊复交。
【关于中东和平进程】 科支持中东和平进程,认为“土地换和平”是公正解决巴以争端的基础,主张以色列应全面执行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有关决议,遵守同巴签署的所有和平协议,从被占领土全面撤军,停止改变耶城状况和在被占领土建定居点等行径,谴责以对巴人民的镇压和以“定点清除”方式杀害巴派别领导人,支持美国主导下的中东“路线图”计划和阿巴斯的和平努力。认为只有通过和平方式和直接对话才能解决巴以问题。
【关于国际反恐问题】 科威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完全支持国际社会为打击恐怖主义并消除恐怖主义根源所做的努力,但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国家、民族或宗教挂钩。科支持美打击恐怖活动,并应美方要求向其提供反恐情报,同意美将负责指挥阿富汗行动的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从美本土移至科威特。
【同美国的关系】 科美关系密切。1961年6月科美建交。海湾战争中以美为首的多国部队打败伊拉克,科得以复国。1991年科美签订一项为期10年的安全防御协定,2001年续签10年。2003年2月中旬后,科政府将占国土面积一半的北部地区划为军事禁区,供准备进入伊拉克作战的美国军队驻扎。2003年科美高层接触频繁。美总统布什多次打电话、致信给科埃米尔和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寻求科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并对科在伊争期间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鲍威尔、中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中央军区司令、议会代表团等访科,感谢和赞赏科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称科是美国“北约外重要盟友”,并就伊战后维持统一和安全、寻找科失踪人员等问题同科方交换看法。2003年9月,科首相萨巴赫访美,同美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总统安全顾问赖斯、国防部副部长就双边关系、伊拉克问题、反恐等问题举行会谈。科外交国务大臣兼代理财政计划大臣也访问了美国。9月13日,科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参加美驻科使馆纪念“9.11”活动,表示科将同美一道致力于反恐。2003年科从美购买16架阿帕奇直升机。2004年2月,科美签订“贸易与投资框架协定”。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鲍威尔先后于2、3月访科。
【同西欧国家及日本的关系】 科英关系密切, 1992年2月11日科英签署为期十年的《安全谅解备忘录》。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斯特劳、国防大臣胡恩访科,就加强双边关系、解决科战俘及伊拉克问题同科领导人举行会谈。10月,科首相萨巴赫顺访英国,同布莱尔首相就双边关系、伊拉克局势、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交换看法。
科法关系近年有所发展,1992年8月18日科法签订为期十年的《防务合作协定》。2003年3月31日,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致信科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表示对伊拉克导弹袭击科事件不能接受。4月,科外交国务大臣兼代理财政计划大臣穆罕默德访法,同法外长就伊拉克问题、中东局势和双边关系等举行会谈。2004年1月,法外长德维尔潘访科,双方签署了“发展双边关系谅解备忘录”。
日本为科第一大贸易伙伴,日主要从科进口原油及石油产品,向科出口电器、机械、纺织品及其他日用品。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93年11月30日,科俄签订一项为期10年的《科俄联合防务协定》。2003年1月,俄能源部长访科,就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举行会谈。4月,科外交国务大臣兼代理财政计划大臣穆罕默德访俄,同俄外长就伊拉克局势,伊战后重建、中东局势和双边关系举行会谈。
【同伊拉克的关系】 海湾战争结束后,科敦促伊全面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承认科领土、主权,释放科被扣人员及向科支付战争赔偿。1993年5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833号决议,重新划定科伊两国边界。1994年11月,伊宣布承认科主权和根据833号决议划定的伊科边界。2003年3月20日,美英发动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科威特政府允许美英军队从其领土进入伊拉克,并称这符合联合国决议的精神。伊战中,科成为美、英陆路进攻伊的通道,并为美英作战提供后勤保障;同时科向伊人民提供10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灭火队参与伊南部油井的灭火行动。伊战后,科对伊拉克人民重获解放表示祝贺,对伊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和临时政府表示欢迎,分别接待了伊临管会主席沙拉比、贾法尔、库尔德民主党主席、临管会成员巴勒宰尼、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主席、临管会成员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基姆等多位伊临管会和临时政府高官访科,支持伊临管会代表伊在阿盟的席位。科支持联合国关于伊拉克问题1511号决议,对伊前总统萨达姆被捕表示欢迎,希望伊拉克人民团结起来,努力实现国内稳定和进行战后重建。2003年10月科在马德里伊拉克重建捐助国会议上捐助15亿美元。科对安理会通过核准伊拉克新临时政府的1546号决议表示欢迎。2003年6月28日美英联军当局向伊新临时政府移交权力后,科即宣布与伊复交。7月,伊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访科,同科埃米尔贾比尔和首相萨巴赫就双边关系等问题的各项决议。
【同伊朗的关系】 1979年2月宣布承认伊朗新政权。海湾危机中,伊朗同情科威特。海湾战争结束后,科主张海湾安全体系不应该将伊朗排除在外。两国海上边界尚未划定,但为了发展合作关系,双方均保持克制。在伊同阿联酋有关海湾阿布・穆萨、大通布、小通布等三岛归属争端中,支持阿联酋立场,赞同阿联酋将争端诉诸国际法院仲裁的主张。2003年科与伊朗关系继续改善,双方互访不断。2003年科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副首相兼内政大臣哈立德、能源大臣法赫德先后访伊朗,同伊总统、议长、外长会见会谈,就推动双方互利合作、地区问题等交换意见。伊朗议长、外长、能源副部长访科,与科就出口伊淡水、建立区域集体安全机制、加强反恐合作、划分大陆架等问题进行会谈。科同伊朗签署为期30年的伊向科每天供应2亿加仑淡水的协议。科领导人还就伊朗大地震向伊领导人发唁电,并向伊捐助30万美元的救灾物资。但两国在富含油气资源的海上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分歧依旧,科表示如为此进行的外交努力失败,科将寻求国际仲裁。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吴久洪。馆址:VILLA 82 STREET 1, BLOCK 4, YARMOUK, KUWAIT。邮政信箱:P.O.BOX.2346 SAFAT ,13024 KUWAIT. 电话:(00965)5333340,5333342。传真:(00965)5333341。电子信箱地址:chinakwt@hotmail.com.或chinaku@qualitynet.net。商务处电话:4822817, 4822867。
科威特驻华大使:费萨尔・拉希德・盖斯。馆址:北京朝阳区光华路23号,电话:65322216,65322374。传真:6532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