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利比里亚共和国

http://www.cnair.com 2013-09-17 09:11:24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国  名】 利比里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iberia)。

  【国  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1道红白条纹是纪念利比里亚独立宣言的11个签字者。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美德,蓝色象征非洲大陆,正方形表达利比里亚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和博爱的美好愿望;五角星象征当时非洲唯一的黑人共和国。 

\
 
  【国  徽】 盾面上的景物描绘当年美国黑奴移居西非海岸的情景。一只扬帆航行于海上的大帆船代表当年运载黑奴到非洲的主要交通工具;岸上为绿地和棕榈树,象征这个新独立国家肥沃的土地;犁和锄头象征当年自由黑奴使用的生产工具。盾徽上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热爱自由使我们来到这里”,下端的绶带上写着“利比里亚共和国”。  

\
 
  【面  积】 111370平方公里。

  【人  口】 330万(2003年)。有22个民族,较大的有克佩尔、巴萨、丹族、克鲁、格雷博、马诺、洛马、戈拉、曼丁哥、贝尔以及19世纪自美国南部移居来的黑人后裔。官方语言为英语。较大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60%的居民信奉拜物教,25%信仰基督教,15%信仰伊斯兰教。

  【首  都】 蒙罗维亚(Monrovia),人口130万。

  【国家元首】 全国过渡政府主席查尔斯•久德•布赖恩特(Charles Gyude Bryant),2003年10月14日就任。

  【重要节日】 独立日:7月26日。1847年7月26日宣告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

  【简  况】 位于非洲西部。北接几内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537公里。属热带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约25℃。

  9~10世纪,靠近撒哈拉沙漠中、西非地区的部分居民移居谷物海岸(即今利比里亚)。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来此贩卖奴隶,随后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继侵入。1821年12月,美国黑人在此建立移民区,1824年命名为利比里亚。1838年成立利比里亚联邦,由“美国殖民协会”派任总督。1847年7月26日宣告独立,建立利比里亚共和国。另一黑人移民区于1854年2月4日建立马里兰共和国,1857年并入利。1860年,美国黑人移民建立真正独立党,并自1869年起执政百余年。1980年4月12日,土著克兰族人塞缪尔•多伊军士长发动政变,结束美国黑人移民后裔的统治,建立军政府。1989年12月,流亡国外的前政府官员查尔斯•泰勒率全国爱国阵线武装攻入利境,利陷入长达7年的内战。1996年8月,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斡旋下,利交战各派就停火、解除武装和举行大选达成一致。1997年7月19日举行大选,泰勒当选总统。

  【政  治】 泰勒执政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利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不安。自2002年底起,利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盟”(简称利民联)加大对首都蒙罗维亚的攻势。2003年6月,利民联和另一支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民主运动”(简称利民运)与利政府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签署停火协议。8月11日,迫于内外压力,泰勒总统向副总统布拉移交权力,流亡尼日利亚。布拉就任临时总统。8月18日,布拉政府与利民联、利民运和各政党社团共同签署《阿克拉和平协定》,并于10月中旬组建全国过渡政府。

  全国过渡政府执政以来,大力推进和平进程,积极配合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落实“解除武装、复员、重返和融入社会计划”,加紧重建军队和警察等安全系统,努力恢复国民经济。2004年10月,利解武和复员工作结束。目前,利政局总体趋于稳定。

  【宪  法】 1986年实施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6年,可连任两届。立法权属议会。总统和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实行多党制,国家权力由各党派分享。

  【议  会】 全国过渡立法会议(National Transitional Legislative Assembly)为目前利过渡期的立法机构,由76人组成。前泰勒政府、利民联和利民运各12人,18个政党各1人,社团和特别利益群体7人,15个州各1人。全国过渡立法会议议长乔治•德韦(George Dweh),2003年10月就职。

  【政  府】 全国过渡政府于2003年10月成立,共设21个部。内阁主要成员有:全国过渡政府副主席韦斯利•约翰逊(Wesley Johnson),外交部长兼内阁首席部长托马斯•亚雅•尼梅利(Thomas Yaya Nimely),财政部长卢辛•卡马拉(Lusine Kamara),司法部长卡比纳•詹纳(Kabinah Janneh),国防部长丹尼尔•恰(Daniel Chea),邮电部长李•尤金•纳贝(Lee Eugene Nagbe),内政部长达恩•莫里亚斯(Dan Morias),教育部长伊夫琳•坎达卡伊(Evelyn Kandakai,女),公共工程部长埃尔文•科尔曼(Irwin Coleman),农业部长乔治•卡尔米(George Karmee),卫生与社会福利部长彼特•科尔曼(Peter Coleman),商业和工业部长塞缪尔•弗卢(Samuel Wlue),新闻文化和旅游部长威廉•艾伦(C. William Allen),计划与经济事务部长克里斯琴•赫尔伯特(Christian Helbert),总统事务国务部长杰克逊•多伊(Jackson E. Doe),土地、矿业与能源部长乔纳森•梅森(Jonathan Mason),劳工部长拉韦利•苏普伍德(Laveli Supuwood),青年和体育部长惠东尼亚•迪克逊•巴恩斯(Wheatonia Dixon Barnes,女),农村发展部长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C.B. Jones),运输部长万巴•坎内(Vamba Kanneh),国家安全部长劳森•肯多尔(Lawson Kendor),性别和发展部长瓦巴赫•盖伊弗洛尔(Vabah Gayflor)。

  【行政区划】 除首都蒙罗维亚外,全国划分为15个州:马吉比、蒙特塞拉多、大巴萨、博米、大角山、洛法、邦格、宁巴、希诺、里弗塞斯、大吉达、大克鲁、马里兰、里弗吉、巴波卢。

  【司法机构】 设最高法院、地方初级法院和特别军事法庭。各级法官由总统任命。最高法院由一名大法官和四名陪审法官组成。首席大法官亨利•里德•库珀(Henry Reed Cooper),2004年1月就职。总检察长由司法部长詹纳兼任。

  【政  党】 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

  (1)全国爱国党(The National Patriotic Party):曾为执政党。前身系1989年12月24日成立的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The National Patriotic Front of Liberia),1997年2月改为现名。组织比较完善,分布全国各地,成员大多为吉奥族人。现任党领袖摩西•布拉(Moses Blah),主席西里尔•艾伦(Cyril Allen)。

  (2)利比里亚行动党(Liberian Action Party):1年8月成立,主张民族团结,实行社会民主,保障公民基本权力;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恪守联合国宪章。曾是利主要政党,党员多为知识分子,全国有较完善的组织。领导人查尔斯•久德•布赖恩特(Charles Gyude Bryant),现任全国过渡政府主席。

  (3)利比里亚联合人民党(The United People’s Party of Liberia):1984年7月成立,主张在利比里亚建立“以非洲公社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国家”。领导人韦斯利•约翰逊(Wesley Johnson)和巴克斯•马修斯(Baccus Matthews)。约现任全国过渡政府副主席。

  (4)团结党(Unity Party):1984年8月成立。主张尊重公民权利,实行自由企业制,完善财经政策,克服城乡收入不均和失业现象,致力于争取社会公正和良政。领导人艾伦•约翰逊•瑟利夫(Ellen Johnson-Sirleaf,女)。

  此外,还有利比里亚统一党(Liberia Unification Party,LUP)、新政运动(The New Deal Movement)、利比里亚人民党(Liberian People’s Party, LPP)、真辉格党(又名真正独立党)(True Whig Party)、改革联盟党(Reformation Alliance Party, RAP)、全利联合党(All Liberia Coalition Party-ALCOP)、政党联盟(Alliance of Political Parties)、自由民主党(Free Democratic Party, FDP)、利全国联盟(Liberian National Union, LINU)、利全国民主党(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 of Liberia, NDPL)、人民进步党(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PPP)、全国劳工党(National Labor Party, NLP)、利人民民主党(People Democratic Party of Liberia, NDPL)、利民主变革运动(The Movement for Democratic Change in Liberia, MDCL)等。

  【重要人物】 查尔斯•久德•布赖恩特(Charles Gyude Bryant):利比里亚全国过渡政府主席。1949年1月17日生于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1972年毕业于利卡廷顿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受雇于利最大私营企业梅苏拉多公司,任其下属渔业公司船队经理。1973年任利国家港务局计划和发展部主任。1977年创办利比里亚机械供应公司。1984年创建利比里亚行动党,1992年任该党主席至今。2003年8月21日被推举为利全国过渡政府主席,10月14日宣誓就职。已婚,有3个子女。

  【经  济】 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全国可耕地380万公顷,目前已开发的不足15%,粮食不能自给。天然橡胶、木材和铁矿砂的生产为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均供出口,是利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不发达,仅有少数企业生产日用消费品。1989年底至1996年8月内战期间,经济陷于瘫痪。2000年,利开始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计划,主要包括改善金融状况,实行贸易自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同年,议会通过了矿业法,对矿产勘探和开采实行许可证制度。2001年5月,利政府制订了2001-2010年行动纲领,主要目标为实现经济多样化,提高收益,扩大经济自由化程度等。2003年10月,全国过渡政府上台后,努力恢复经济、稳定物价,同时分阶段整顿市场秩序、完善税收体制,积极酝酿修订《投资法》,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力争利用资源优势吸引外资。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03年):5.5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3年):16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2年):3.3%

    货币名称:利比里亚元(Liberian Dollar)、美元(US Dollar)为主要流通货币

    汇率 (2004年):1美元=54利元

    通货膨胀率(2003年估计数):15%

    失业率 (2003年):85%

  【资  源】 自然资源丰富。铁矿砂储量估计为18亿吨,另有钻石、黄金、铝矾土、铜、铅、锰、锌、钶、钽、重晶石、蓝晶石等矿藏。森林覆盖面积479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58%,是非洲一大林区,盛产红木等名贵木材。林姆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动植物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工 矿 业】 全国10%的人口从事矿业和制造业。由于政局持续动荡,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产值急剧下降。2002年矿业总产值官方估计为10万美元,为战前1987年的0.1%,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2%。2001年,钻石产量为3885克拉,黄金产量为1548盎司。制造业总产值2002年官方估计为3030万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农牧林业】2003年农业总产值约为3.2亿美元。全国3/4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可耕地38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木薯。曾为大米出口国,内战后粮食不能自给,主要依靠粮援。橡胶为主要经济作物,其他还有咖啡、可可和油棕榈。1998年橡胶出口收入约为2850万美元,2002年橡胶产量为2.198亿磅。牧业不发达,目前禽蛋主要靠进口。1999年木材出口收入约为2100万美元。近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咖啡      89600     50700     43850

    可可    120300     96600     62570

    稻米        20.4        21.9        18.7

    木薯        40.1       43.0        44.5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船籍注册】 是全球第二大方便旗船籍国,目前世界上有1800多艘船只悬挂利船旗。根据官方统计,2002年船籍注册收入达1800万美元。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交通运输】 铁路:全国只有2条铁路,总长490公里,其中145公里为窄轨铁路。均由各采矿公司经营,用于铁矿砂运输,内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现已停运。

  公路:总长11000公里,其中全天候公路2036公里,柏油路739公里。内战期间受损较严重。

  水运:海运业在世界上占有特殊地位。有蒙罗维亚、格林维尔、哈珀、布坎南和罗伯茨港等五个港口,年货运量为20万吨。

  空运:2002年国内共有47个机场,其中大型机场2个,首都和各州府间均有直达班机。位于首都的罗伯茨国际机场曾是非洲最大机场之一,1990年毁于内战,1997年12月重新开放。目前有布鲁塞尔航空公司、加纳航空公司等在利经营业务。

  【财政金融】主要收入来自税收、船籍注册收入、出口税和国营企业利润。2002财政年度政府财政收入7270万美元,支出8010万美元,赤字740万美元。

  截至2002年底,外汇储备(不含黄金)330万美元。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木材、天然橡胶、可可豆、咖啡等,进口食品、机械运输设备、制成品、化工产品、原料、饮料、烟草、植物油、燃料等。主要出口国有:德国、波兰、法国、中国等;主要进口国有: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近年进出口贸易情况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2000   2001   2002

    出口额   579   869   1044 

    进口额   5450   4410   4614

    差 额        -4871    -3541     -3570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外国资本】 内战前有外资10亿美元, 其中美国在利私人投资4.3亿美元,是最大的投资国。其余为德国、瑞士、意大利、荷兰、黎巴嫩等国的私人投资。外资主要投入采矿业、橡胶种植和加工、银行、制造业和商业。内战爆发后,多数外国公司撤离。1997年后,外国投资有所增加。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为1150万美元。

  【外国援助】 2001年,获得双边援助1560万美元,多边援助2130万美元。美国一直是利最大的援助国。近年来援助情况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双边援助                    44.6   23.8   15.6

    美国                      36.4   15.9   12.6

    荷兰                        3.2   2.0      2.3 

    法国                       0.0   0.8    1.5

    英国                       1.1   3.3    1.2

    瑞典                        3.6   1.4      1.1

    芬兰              0.8   0.6      1.9

    多边援助           49.4   44.0   21.3

    欧盟              9.8   12.7    8.8

    联合国难民署         6.1   11.7    5.8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2.6   2.0    2.1

    援款总额                     94.0     67.8         36.9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 1986年,全国有医院33所,医疗中心30个,诊疗所294个,病床2750张,医生200多名,护士364人。长期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约80万难民逃亡邻国,霍乱、黄热病等疾病流行,艾滋病传播迅速。70%的人每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74%的人无法得到医疗卫生服务。2001年,有8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国约有12.5万人感染艾滋病。2002年,婴儿死亡率为130.2‰。2003年人均寿命约为48.15岁。战后,政府依靠国际救济,已修复14所医院,13个医疗中心和230个诊疗所。

  【军  事】 1908年2月,组建警察和军事部队。1909年3月,创建利比里亚边防部队。1956年根据《国防法》正式建立利武装部队。1982年改称利比里亚国民警卫队。1989年,总兵力曾达5800人,其中陆军5300人,海军500人(即海岸警卫队)。1990年9月多伊政权垮台后,政府军溃散。内战期间,利有多个武装派别,约计6万名战斗人员。2000年5月利政府开始重组军队。2003年,国内各武装派别约有战斗人员3万多人,其中政府武装部队1万人,利民联8000人,利民运5000人。2003年全国过渡政府上台后,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开始对包括武装部队在内的各军事力量进行解武工作,目前的武装部队只具象征意义。现任参谋长潘巴伊•科纳(Kpengbai Konah)上将。

  【文化教育】 2003年文盲约占全国人口的58%。实行小学、中学12年教育制度。小学、初中实行免费教育,但学龄儿童失学率达50%。大学学制一般为4年,学生享受50%补助金。内战前,全国共有中小学1830所,在校学生30万,教师8804人。高等院校有利比里亚大学、卡廷顿学院、AME大学、利基督教学院、联合卫理会大学等。利比里亚大学为公立综合性大学,全国最高学府,1994年有学生3000人,教师268人,现设有3个研究生培训项目和法律、农林、理学、社会科学、商业等学院。

  【新闻出版】 《调查者报》和《新闻报》为全国最大的两家报纸,发行量各约2000份。此外,还有《分析家报》、《全国新闻报》、《遗产报》、《新利比里亚报》、《利比里亚标准报》、《自由周刊》、《日记报》等10多种报纸杂志,除《新利比里亚报》为官方报纸外,其余均为私人报纸。

  利比里亚通讯社是利官方通讯社,每周一至五出版新闻稿。利比里亚广播公司是利官方广播电视机构,建立于1960年,内战前该公司设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目前只有其所属的ELBC广播电台能够运行。其他较大的广播电台有DC广播电台(私营)、Radio Veriatas(天主教广播电台)、BBC Africa和联利团广播电台。各电台均只能覆盖首都蒙罗维亚地区。“美国之音”于1962年在蒙罗维亚建立美在非洲最大的转播站,向全非洲和中东转播。此外,蒙罗维亚地区目前有三家私营电视台。

  【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平等互惠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与西方大国的关系;认为非洲国家应“以一个声音说话”;重视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作用,强调与其保持合作。由于泰勒政权支持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联合国安理会于2001年通过1343号决议对利实施武器、钻石禁运和限制高官旅行等制裁。2003年安理会又决定将制裁范围扩大到木材禁运。

  全国过渡政府成立后,利外交趋于活跃,积极改善与西方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同我国的关系】 1977年2月17日同我国建交。1989年10月9日,多伊政权与台湾签署关于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0日,我宣布中止同利比里亚的外交关系。1993年8月10日,中国政府和利比里亚全国团结临时政府签署关于恢复两国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97年9月5日,利总统泰勒的发言人宣布利承认“两个中国”。9日,我宣布中止与利外交关系。2003年10月11日,中国政府同利比里亚政府签署关于恢复两国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利保持外交关系期间,利总统托尔伯特(1978)、国家元首多伊(1982)、过渡议会第一副议长道基(1995)、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克罗马(1996)、外交部长尼梅利(2004)等曾访华。中方田纪云副总理(1984)、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1994)、部长助理吕国增(2003)等曾访利。

  2004年,中国同利贸易总额1.9833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为1.8181万美元,进口1652万美元。

  【同美国的关系】 两国于1864年建交。利同美国长期保持着特殊关系。托尔伯特总统曾四次访美。多伊元首于1982年访美。卡特总统于1979年访利。利内战前,美在利天然橡胶、铁矿砂生产和银行等行业中投资约4亿美元。美在利有常驻军事代表团及和平队。1998年9月,利警察为逮捕前战派领导人约翰逊向美驻利使馆开火,两国关系一度紧张。1998年和1999年,美国务院人权报告均对利人权状况提出严厉批评,利对此反应强烈。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指责利支持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破坏塞和平进程,于10月开始对泰勒总统及利政府官员实施签证限制,同时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利实行进一步制裁的决议。为迫使泰勒下台,2003年,美派遣3艘军舰和2000多名海军陆战队员进入利海域。同年美向利提供40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向西共体驻利维和部队提供2600万美元的后勤援助。

  【同尼日利亚的关系】 1957年3月两国建交。尼日利亚作为地区大国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主席国成员国,在调停利内战、推进利和平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尼为解决利问题共耗资40多亿美元。1997年和1998年,利总统泰勒3次访尼。2002年5月,西非九国在科特迪瓦召开会议,决定由尼总统奥巴桑乔担任利国内冲突调解人。2003年8月,奥巴桑乔赴利调停内战,并表示愿为泰勒提供避难。8月11日,泰勒流亡尼日利亚,利内战结束。

  【同加纳的关系】1960年10月两国建交。利加关系密切。加纳为利结束内战、实现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20世纪90年代,加纳是西共体驻利维和部队的第二大派兵国。加纳驻利大使是利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在利的召集人。2003年,加纳外长率西共体代表团赴利调解内战,并促成利各派最终达成阿克拉和平协定。12月,利全国过渡政府主席布赖恩特出席了在加纳举行的第27届西共体首脑会议。

  【同邻国的关系】1973年,利与塞拉利昂签订成立马诺河联盟的宣言,旨在扩大两国贸易、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1977年,两国实施统一对外关税。1980年几内亚加入该联盟。1986年三国签订《互不侵犯和安全合作条约》。1989年,利内战爆发后,几、塞向利派出维和部队。1997年,利加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为恢复塞拉利昂民选政府而成立的塞问题五国委员会。同年,利总统泰勒访问几内亚。1998年,塞拉利昂总统卡巴访利。1999年4月以来,利、几、塞三国边境地区冲突不断,利、几相互指责对方支持本国反政府武装,双方关系不睦。2000年3月和5月,三国两次举行马诺河联盟首脑会议,意在加强本地区的安全与合作。2002年,三国元首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举行会晤,并于会后发表公报,表示将重新启动马诺河联盟。2003年8月,泰勒总统下台后,利临时总统布拉出访几、塞和科特迪瓦。11月,利全国过渡政府主席布赖恩特访塞,与塞总统卡巴就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交换了意见,重申了关于巩固马诺河联盟的承诺,两国并签署了联合公报。此后,布赖恩特还访问了几、科等邻国,分别会晤了几总统孔戴和科总统巴博。

新闻表情

利比里亚共和国景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