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http://www.cnair.com 2013-09-17 09:11:24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 国名 】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 国旗 】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没有任何图案。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绿色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喜爱的颜色。利比亚人还把绿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的颜色。

\
 
  【 国徽 】  为一只胸前有绿盾的鹰。相传这种鹰是先知穆罕默德统治地区古莱希部落的象征。鹰爪下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利比亚曾数次更改国名,但国徽上的文字一直未变。

\
 
  【 面积 】  176万平方公里。

  【 人口 】  583万(2003年),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此外还有一至两百万外来人口。阿拉伯语为国语。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 首 都 】  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200万(2003年估算)。

  【 国家元首 】 “九・一”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Colonel Muammar Al-Qadhafi),1969年9月1日就任。

  【 重要节日 】 革命节(国庆日):9月1日

  【 简况 】 位于非洲北部,与埃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乍得为邻。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公元前3世纪,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帝国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联合王国。后改名为利比亚国。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起使用现国名。

  【 政 治 】 卡扎菲执政三十多年来,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兴办社会福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1973年5月,卡扎菲提出了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于1976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了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1977年3月,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1999年4月,利比亚交出2名洛克比案嫌疑人,2003年9月,联合国解除了对利长达11年的制裁。12月,利宣布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2004年2月,利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3月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自愿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英等国的监督。利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由此改善。6月,利美复交。目前利政局基本稳定。

  【宪法】 1969年12月曾颁布临时宪法。1973年,卡扎菲发动“文化革命”,宣布停止执行一切现行法律。1977年3月发表的《人民权力宣言》规定:《古兰经》为利的社会法典;人民直接行使权力是民众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保卫国家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宣称利信奉自由、社会主义和阿拉伯统一等原则。

  【议会】 称总人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总人民大会秘书处秘书和总人民委员会全体秘书、各人民省和地区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秘书、各地基层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秘书等逾千人组成。负责讨论和制定国家的有关法令、预算、对外政策、缔结条约;任命总人民大会常设机构与总人民委员会的成员;审查总人民委员会的工作等。1976年11月举行第一次大会,此后每年召开一次例会,必要时召开特别会议。常设机构为总人民大会秘书处,秘书处成员任期一年,可连任。本届秘书处于2003年6月改组,共有7名成员,秘书(议长)为兹纳提・穆罕默德・兹纳提(Mr.Al-Zennati Mohmmed Al-Zennati)。

  【政府】 称总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本届总人民委员会于2004年3月改组,共有13名成员:总人委秘书(总理)舒克里・穆罕默德・加尼姆博士(Dr.Shukri Mohamed Ganim);总人委助理秘书(副总理)巴格达迪・阿里・马哈姆迪博士(Dr.Al-Bagdadi Ali Al-Mahamudi);总人委青年体育秘书(部长)阿里・麦尔斯・夏伊尔(Mr.Ali Mersi Shaari);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总人委秘书(外长)阿卜杜-拉赫曼・穆罕默德・沙勒格姆(Mr.Abdurahman Mohammed Shalgum);总人委计划秘书(部长)塔希尔・哈迪・贾希米博士(Dr.Al-tahir Al-hadi Al-jehimi);总人委旅游秘书阿马尔・马卜鲁克・达伊夫(Mr.Amar Al-mabruk Al-teef);总人委劳动、培训与就业秘书(部长)马图格・穆罕默德・马图格工程师(Eng.Maatoog Mohamed Maatoog); 总人委经贸秘书(部长)阿卜杜勒・卡迪尔・欧麦尔・比尔海尔(Mr.Abdulgadir Omr Bilheer);总人委能源秘书(部长)法特希・欧麦尔・本・夏特文博士(Dr.Fethi Omar Ben Chetwane); 总人委文化秘书(部长)迈赫迪・米夫塔赫・伊比尔什博士(Dr.Mehedi Miftah Emberish); 总人委司法秘书(部长)阿里・欧麦尔・阿布拜克尔(Mr.Ali Abu Baker);总人委财政秘书(部长)穆罕默德・阿里・哈维基(Mr. Mohammed Ali Al-Houeiz);总人委公安秘书(部长)纳塞尔・马布鲁克・阿卜杜拉(Mr.Naser Al-Mabrouk Abdallah)。

  【行政区划】 1998年,利比亚全国划分成26个人民省。2002年增至28个人民省及两个地区。

  【司法机构】 1979年9月卡扎菲宣布由司法人民委员会掌管司法权。原有最高法院等机构基本上被各地革命委员会建立的特别法庭和革命法庭等取代。为统一审判工作,1988年3月成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局(1996年2月14日改为人民检察院)。1990年10月恢复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院长尤尼斯・瓦菲・穆罕默德(2003年6月任职)。人民检察院总检察长奥马尔・阿里・萨勒巴克博士(2001年3月任职)。

  【政党】 禁止一切政党活动。

  【重要人物】 “九・一”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1942年生于锡尔特市附近的沙漠地区,卡达法部落人。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1963年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6年在英国桑斯特军事学院受训,1969年“九・一”革命后晋升为上校。1970年1月兼任总理和国防部长。1977年3月任总人民大会秘书。1979年3月后宣布不再担任行政职务,对外称“九・一”革命领导人。曾于1982年访华。

  经济 1978年后,利比亚实行经济国有化,采取了工人接管工厂、土地全民所有和取消私商等经济措施。1987年起,逐步放宽经济政策,鼓励伙伴企业,允许私人经商。1992年至1999年,因受国际制裁,利经济受到很大影响。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攀升,利经济形势大为好转。近年来利采取新的经济政策,放宽对私有经济的限制,鼓励私营工、商业。提出对除石油和大型企业外的其它企业实行民营化。放宽进出口权限,鼓励出口创汇型企业。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国公司来利投资和开展贸易。努力完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管理水平,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允许外国银行在利设立分支机构或在利合资开办银行,并允许利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2003年,加尼姆出任总理,继续大力推进经济改革,实行股份制、集体所有制,对大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允许私人开设银行和投资建设电力公司,放开对医疗设备、粮油食品的进口限制,向外国公司出售更多石油区块,修改投资法等。利在发展传统的油、气产业的同时,开始注重发展旅游、农业、通讯、航空等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多元化。由于近两年国际油价持续居高,利石油收入大幅增加,利经济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21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4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4.6%。

  货币名称:第纳尔(dinar)。

  汇率(2005年1月):1美元=1.27第纳尔。

  通货膨胀率(2003年):2.8%。

  失业率(2003年):30%。

  【资源】 以石油为主,探明储量为390亿桶。其次为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31万亿立方米。其他有铁(蕴藏量20-30亿吨)、钾、锰、磷酸盐、铜、锡、硫碘、铝矾土等。沿海水产主要有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等。

  【工业】 石油是利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 95%以上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20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后,利石油开采及炼油工业发展迅速。2003年出口石油创汇达129亿美元,其中74%出口至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此外,还有石化、建材、电力、采矿、纺织业、食品加工等。

  【农业】 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4%,其中牧民和半牧民约占农业人口的一半。可耕地面积370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2%,水浇地不到1%。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利比亚农业非常落后,根据利官方2002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其主要农产品的年产量大致为: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各种蔬菜120万吨,各种水果66万吨。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全国有牧场850万公顷。养殖的牲畜约1160万头,主要为羊、骆驼、牛,其中牛107万头,羊1038万只,骆驼23万峰。利近一半的粮食和畜牧产品依赖进口。

  为解决用水问题,利自1984年8月开始兴建“人工河”工程,用管道把南部地下水引向北部沿海地区。这是利最重要、最宏伟的水利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00亿美元。第一、二、三期工程已竣工,目前第四期工程正准备启动中。

  【交通运输】 以公路为主,无铁路。

  公路:总长2553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7985公里,农用路7550公里。

  水运:主要港口有的黎波里、班加西、托卜鲁克、卜雷加、德尔纳、米苏腊塔、扎维亚、拉斯拉努夫。有商船10余艘,客轮4艘,油轮23艘,是非洲最大的油船队。

  空运:拥有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和非洲航空公司。主要民用机场设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腊塔、塞卜哈、托卜鲁克、锡尔特和卜雷加。1995年共拥有各式客机31架,其中大部分为租用。1992年4月15日起,安理会制裁利比亚的748号决议生效,使利同国外空运联系全部中断。1999年4月5日联合国中止对利制裁后,现利已恢复通达欧洲各主要城市、阿拉伯国家主要城市和非洲国家主要城市等多条国际航线,外国多家航空公司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设有办事处,如汉莎、英航、瑞航和意航等。

  【财政金融】 2004年外汇储备250亿美元,外债总额44亿美元。2004年政府财政预算为52.37亿第纳尔。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2003年外贸总额206亿美元。近三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   120       116      143

  进口    53       74       63

  差额    67       42       80

  (资料来源:2004年经济季评)

  2003年主要贸易对象国占利外贸比重如下(单位:百分比):

     意大利    西班牙    德国    土耳其    葡萄牙

  出口  37.6      14       13.9     7.3      3.2

     意大利    欧盟     德国    日本     英国

  进口  13.5     12.2       6.6     6.4      3.9

  (资料来源:2004年利比亚国家统计署)

  人民生活 “九・一”革命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利依靠巨额石油收入实行高福利政策,全民享有免费医疗和教育,对粮食、糖、茶叶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通过私建、公建并举,改善了住房条件。现有17所综合医院和88个医疗中心。平均每千人有病床4.8张,医生2名。全国有12.2万人享受社会保险。大多数家庭都有小汽车。2003年固定电话约70万门,移动电话线路约5万条。因特网发展较为迅速,1999年起,各主要城镇开设网吧,2002年因特网用户约2万。

  军事 独立后,组建了利比亚王家军队,1962、1963年先后建立海军和空军。“九・一”革命后,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服役期2年。1983年2月通过“革命总动员计划”,对全体适龄男女进行军训。1988年8月,卡扎菲宣布取消正规军,将其改编为“民众国卫队”,并在各省建立由省政府防御人民委员会领导的“防卫区”(地方部队)。1989年9月宣布成立全国临时防务人民委员会(总司令部)。卡扎菲一直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三军总兵力6.5万。准军事力量“人民武装”5万人。主要装备来自前苏联。陆军3.5万,拥有各种坦克2950辆,装甲车2160辆,各种火炮1690门。编有1个坦克师,38坦克营,2个机械化步兵师,50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国家警卫旅,41个炮兵营,12个空投突击营,6个地空导弹旅。海军8000人(包括海岸警卫队),装备有潜艇、护卫舰、海防舰艇、驱潜快艇、巡罗艇、水雷舰艇、支持舰艇以及直升飞机。空军2.2万人(包括防空部队),作战飞机513架,武装直升机54架,教练机89架。编有1个轰炸机中队,9个战斗机中队,7个地面攻击战斗机中队,1个平叛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2个运输机中队。

  2004年国防开支为5.6亿美元。1992年4月15日起,安理会748号决议规定禁止同利比亚的一切军事交往和贸易。1999年4月,联合国中止对利制裁后,利开始重新装备部队。

  文化教育 【教育】实行免费教育。15岁以上接受过教育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2.6%,受教育时间女性平均10年,男性平均8年。各级学校教师总数为16.26万人。各种职业训练中心学生人数13.15万人。初级师范学院73所,在校学生1.14万人。全国有15所高等院校。主要有:的黎波里法塔赫大学、纳塞尔大学、卜雷加明星大学、拜达奥马尔・黎赫塔尔大学、行胡恩电器学院、贝尼・贝利德电子学院、布拉克技术学院、加特体育学院。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新黎明报》,阿文日报,发行约4万份;《绿色进军周报》,阿文和英文版,发行2―5万份;《太阳报》,阿文版;《民众国周报》,阿文和英文版。

  民众国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闻稿。在巴黎、伦敦、罗马和贝鲁特等设有分社。

  民众国广播电台:官方电台,创建于1957年,1979年后改用现名,用阿语和英语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广播。大阿拉伯祖国和革命委员会之声电台:官方电台,用英、法、俄、德、罗、匈、南、保、捷等语言广播。现小国语言已停播。

  民众国电视台:官方电视台,创建于1968年,用阿、英、法语播放。1996年5月开设电视卫星频道,向阿拉伯地区传送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和反霸政策,强调同非洲、伊斯兰国家加强合作。主张在公正、平等、尊重国家主权与互不干涉内政等准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大国操纵国际事务。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斗争。主张非洲和阿拉伯统一,倡议成立“非洲联盟”和“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迄今已同近百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看法】

  国际形势: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三世界国家应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应对挑战,维护自身利益。

  全球化:全球化是发达、富有国家采取的经济战略,旨在让世界各国敞开市场的大门,将本国资源任由一些国家通过跨国公司来支配,其意味着主权国家在经济需求面前丧失主权,一些国家则通过跨国公司干涉别国内政。但认为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只能以区域集团化和多极化积极应对,反对美国式的全球化。

  国际反恐:利认为恐怖主义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威胁,主张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联手打击恐怖主义。但同时呼吁应把恐怖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压迫的斗争区分开,要求召开国际会议,明确界定恐怖主义的含义。

  人权问题:人权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反对一个国家用人权来攻击另一个国家。每个国家有权自由选择适合本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把某种形式的民主强加于别国是对独立国家主权的侵犯。反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中东和平进程:利认为巴、以两国人民正在融合之中,不应人为地将他们分开。主张建立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共同的“以色拉坦”国,但前提是巴难民返回家园和以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关于伊拉克问题:利反对美、英对伊发动侵略战争,但对外表态保持低调,主张联合国应在伊战后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

  【联合国对利比亚制裁问题】1992年至1999年,利比亚因洛克比问题受到联合国制裁。1999年4月利将洛克比空难案两嫌疑犯交至设在荷兰的苏格兰特别法庭,联合国遂中止对利制裁。2000年5月3日,特别法庭正式开庭审理,并于2001年1月31日判决两名被告之一迈格拉希有罪,处以终身监禁,另一名被告费希迈无罪释放。迈格拉希提出上诉。2002年3月,特别法庭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迈格拉希现在苏格兰服刑并由联合国监督。利表示终审判决是有关方面强加于迈的政治判决,要求释放迈并立即彻底解除对利制裁。2003年8月,利在洛克比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表示愿支付巨额赔偿并为利官员行为承担责任。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定解除对利制裁的1506号决议。

  【同美国的关系】 “九・一”革命后,利美关系一直紧张。1980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美指责利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关闭利驻美人民办事处,驱逐利外交人员,两国关系迅速恶化。1986年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空袭了利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1991年,美、英指控利两名情报人员策划了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并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对利实施制裁。“9・11”事件后,利对美表示同情并重申坚决反对恐怖主义,利美关系有所缓和。2003年8月,利在洛克比问题上对美英做出重大让步,表示愿支付27亿美元巨额赔偿并为利官员行为承担责任。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解除对利制裁的决议后,利大幅调整对外政策。2004年4月,美宣布放宽对利的经济制裁。6月,利美恢复代办级外交关系。9月,美宣布全面取消对利经济制裁,但仍未将其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删除,以对利保持压力。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 欧盟是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石油的主要销售地,目前欧盟国家在利约有2万名专家。1999年联合国宣布中止对利制裁后,欧盟率先宣布取消对利单方面制裁,并于2004年10月解除对利实施长达18年的武器禁运。2004年4月,利领导人卡扎菲访问欧盟总部和比利时,这是卡执政以来首次访欧。欧盟国家中意大利与利关系最为密切,是利石油主要进口国,意总理贝卢斯科尼2004年三度访利。利与法国保持大使级外交关系。1991年,法指控利官员策划炸毁法国联合航空公司772航班,随后在安理会内同美、英一起推动安理会对利实施制裁。1999年,法缺席判处6名法联航炸机嫌疑犯终身监禁,利以赔偿3500万美元了结此案。2003年8月,利与美、英就洛克比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后,法要求利增加对法联航案的赔偿,否则不惜动用否决权阻止安理会关于解除对利制裁决议的通过。通过协商,双方最终就增加赔偿事宜达成协议,利同意支付1.7亿美元的赔偿金。2004年9月,利与德国就柏林夜总会爆炸案签署赔偿协议,利向该案非美国籍受害者家属共赔偿3500万美元。10月和11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相继访利,此系德、法国家首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访利。利同英国于1984年4月断交。英指责利支持爱尔兰共和军搞恐怖、分裂活动,利抨击英对北爱尔兰实行殖民统治。1991年11月,英、美联合指控利两名情报人员策划炸毁泛美103航班,推动安理会对利实施制裁。1999年利英复交,12月双方互派大使。2004年3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利,是二战后访利的首位英国首相。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利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和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盟)成员国。1992后,利对马盟国家执行安理会对利制裁决议表示不满,长期拒绝担任马盟主席国。2003年12月,第21次马盟外长理事会决定,由利接替阿尔及利亚担任马盟轮值主席国。2004年12月,利宣布放弃担任马盟轮值国职位,后经马盟外长紧急会议强烈要求而同意留任。利与邻国突尼斯关系一度紧张,1996年后得到改善和发展。利与苏丹关系良好,1999年以来,卡扎菲积极调解苏政府同反对派的关系,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性联系。利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保持较好关系。同埃及关系尤为密切,两国元首互访频繁。在洛克比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反对对利制裁,但多数都执行了安理会对利制裁的决议。利认为阿国对利支持不够,多次威胁要退出阿盟。2004年5月,在阿盟第16届首脑会上,卡扎菲中途退场,以表示对阿盟的不满。2004年12月,沙特指控利卷入策划暗杀沙王储阿卜杜拉事件而召回其驻利大使,并要求利驻沙大使回国,两国关系交恶。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近年来,利同非洲国家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1997年8月,利倡议成立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至2004年5月,成员国已发展至22个。19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制裁后,卡扎菲先后出访赞比亚、南非、苏丹、尼日尔、布基纳法索、贝宁、加纳和多哥等国。1999年9月,第4届非统特别首脑会议在利召开,卡提出建立“非洲联盟”设想。2000年7月卡扎菲出席在洛美召开的非统第36届首脑会议,推动会议通过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非洲联盟正式成立。此外,利还积极参与调解厄立特里亚与周边国家(也门、埃塞俄比亚、苏丹)争端、大湖地区冲突,促成乌干达与刚果(金)以及苏丹内战南北双方达成和平协议。

新闻表情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景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