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波兰共和国

http://www.cnair.com 2013-09-17 09:11:23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国  名】 波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oland)。

        【国  歌】 《波兰没有灭亡》 

        【国  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8∶5。旗面由上白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白色不仅象征古老传说中的白鹰,而且还象征着纯洁,表达出波兰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愿望;红色象征热血,也象征着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
 
  【国  徽】 为盾徽。红色的盾面上绘有一只头戴金冠、舒展双翼的白鹰。红、白两色是波兰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也是国旗之颜色。白鹰象征波兰人民不屈的爱国精神。

\
  【面  积】 312685平方公里。

  【人  口】 3864.4万(2002年底),其中波兰族占98%,此外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俄罗斯、德意志和犹太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全国约90%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

  【首  都】 华沙(Warsaw)。人口170.7万(2002年),年平均气温9.6℃。

\

  【国家元首】 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Aleksander KWASNIEWSKI),1995年11月19日就任。2000年10月连任。

  【重要节日】 国庆节:5月3日(1791年5月3日波兰颁布第一部宪法)。


  【简  况】 位于欧洲中部,西与德国为邻,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东邻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北濒波罗的海。海岸线长528公里。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5~-1℃,7月份17~19℃。





 

  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的联盟。公元9、10世纪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统一工人党(共产党)执政40余年。1980年,反政府组织-团结工会组织全国大罢工,波当局于1981年12月至1983年7月实行战时状态,宣布团结工会为非法组织。1989年4月,议会通过了团结工会合法化、实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决议。团结工会在当年6月提前举行的议会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其为主体的右派政府。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将5月3日定为国庆日。


  【政  治】 2001年9月,波举行了剧变后的第四次议会大选,民主左派联盟党(简称“民左联党”)-劳动联盟获胜,10月,民左联党-劳动联盟与农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民左联党主席米莱尔出任总理。2002年,执政联盟内部矛盾不断,议会内党派斗争激烈。为解决财政困难,扼制经济下滑,政府出台了包括降低社会福利在内的一系列紧缩措施,致使社会不满情绪上升,政府支持率明显下降。2003年2月,农民党退出执政联盟,民左联党―劳动联盟组成少数政府。由于执政联盟未能兑现大选承诺,腐败丑闻频频曝光,支持率一路下滑,党内外要求总理易人、改组呼声日甚。2004年3月26日,前众议长博罗夫斯基宣布退出民左联党,创建左翼政党-波兰社会民主党。5月2日,米莱尔总理宣布辞职。6月24日,经波总统两度任命,众院通过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贝尔卡出任政府总理。


  【宪  法】 1997年4月,波兰国民大会通过新宪法。新宪法于1997年10月生效。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总统和政府拥有执法权,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权;波经济体制的基础为经济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则;波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事务中保持中立。根据新宪法,议会可以五分之三的多数否决总统的“否决”。


  【议  会】 国民大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任期四年。众议员460名,参议员100名,均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本届议会于2001年9月23日成立,共有七个党派进入议会。众议院的组成是:民左联党-劳动联盟215席,公民纲领派57席,自卫党50席,法律与公正党44席,农民党41席,波兰家庭联盟党36席,人民保守党8席,无党派议员9席。众议院议长沃齐米日・齐莫舍维奇(Wlodzimierz  CIMOSZEWICZ,民左联党),2005年1月5日当选。参议院的组成是:民左联党-劳动联盟75席,2001阵营14席,农民党5席,波兰家庭联盟党2席,自卫党2席,独立参议员2席。参议院议长隆金・帕斯图夏克(Longin PASTUSIAK,民左联党),2001年10月19日当选。


  【政  府】 本届政府于2004年5月2日成立。截止2005初,政府总理和主要部长名单如下:部长会议主席(亦称总理)马莱克・贝尔卡(Marek BELKA)、部长会议副主席兼经济和劳动部长耶日・豪斯内尔(Jerzy HAUSNER)、部长会议副主席兼社会政策部长伊莎贝拉・雅鲁加-诺瓦茨卡(Izabela JARUGA-NOWACKA)、外交部长阿达姆-丹尼尔・罗特菲尔德(Adam Daniel ROTFELD)、国防部长耶日・什马伊津斯基(Jerzy SZMAJDZINSKI)、内务和行政部长理沙德・卡利什(Ryszard KALISZ)、基础设施建设部长克日什托夫・奥帕夫斯基(Krzysztof OPAWSKI)、财政部长米罗斯瓦夫・格罗尼茨基(Miros?aw GRONICKI)、司法部长安哲伊・卡尔瓦斯(Andrzej KALWAS)、文化部长瓦尔德马尔・董布罗夫斯基(Waldemar Dabrowski)、科学和信息化部长米哈乌・克莱贝尔(Michal KLEIBER)、不管部长斯瓦沃米尔・齐特里茨基(Slawomir CYTRYCKI)、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长沃伊切赫・奥莱伊尼查克(Wojciech   OLEJNICZAK)、国民教育和体育部长米罗斯瓦夫・萨维茨基(Miroslaw SAWICKI)、国库部长雅采克・索哈(Jacek SOCHA)、环境部长耶日・斯法通(Jerzy SWATON)。


  【行政区划】 1998年7月,议会通过了政府制定的关于地方自治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原有的49个省调整为16个省,同时重新设立县制,由目前的省、乡两级改为省、县、乡三级,共设16个省,308个县,2489个乡。10月,全国举行了三级地方自治机构选举。新机制于1999年1月1日启动。2002年10月,波举行地方自治机构换届选举。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院对下属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法官由总统任命,现任最高法院院长莱赫・加尔多茨基(Lech GARDOCKI),1998年10月就职。1990年3月波众议院通过检察院法,规定检察院作为一个司隶属于司法部,由司法部长兼任总检察长。


  【政  党】 根据1998年实施的新政党法,必须收集一千名以上成年人的签名才可建立政党。目前已注册登记的政党有两百余个,有影响的政党有:


  (1)民主左派联盟党(Partia Sojuszu Lewicy Demokratycznej): 执政党。1999年4月成立,党员约10万。该党的奋斗目标是:把波兰建设成公正的、持久发展的民主法治国家。该党的宗旨是: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行全部免费教育;实行亲家庭的社会政策;力争实现男女平等;加快波兰农村的文明变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在维护国家世俗性的条件下与教会和宗教联合会开展合作。1999年12月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莱舍克・米莱尔(Leszek MILLER)为最高委员会主席,克日什托夫・雅尼克(Krzysztof JANIK)为总书记。在2001年9月的议会大选中,民左联党与劳动联盟共同参选并获胜。2003年6月,民左联党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米莱尔再次当选党主席,选举马莱克・迪杜赫(Marek DYDUCH)为总书记。2004年12月,约瑟夫・奥莱克西(Jozef OLEKSY)当选民左联党主席。


  (2)波兰农民党 (Polskie Stronnictwo Ludowe):1990年5月5日由波兰农民党-复兴派(原统一农民党)和波兰农民党-维兰诺夫派(代表农民运动中以宗教社会学为基础的独立倾向的一派)合并而成。党员约14万,是波兰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主张政治自由、多党制和议会民主;主张有调节的市场经济,对各种所有制形式应一视同仁,增加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放慢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速度;提倡免费教育、减免部分医疗费。该党在2001年9月的议会大选中名列第五,与大选中获胜的民左联党-劳动联盟组织联合政府,2003年初退出执政联盟。最高执行委员会主席雅・卡利诺夫斯基(Jaroslaw KALINOWSKI)。


  (3)公民纲领党(Platforma Obywatelska):在野党。成立于2001年1月。2000年总统大选独立参选人奥莱霍夫斯基和分别退出团选联和自由联盟的众议长普瓦任斯基和参议院副议长图斯克发表共同声明,宣布组建“公民纲领派”选举委员会,并在大选后将其改建为政党。该组织具有中右派的、温和的自由保守性质。主要纲领为:发展教育和经济、与贪污腐败作斗争、使国家非政治化及对农村进行结构改造。主席多・图斯克(Donald TUSK)。


  其它主要政党还有:自卫党(Samoobrona)、劳动联盟(Unia Pracy)、波兰家庭联盟党(Liga Polskich Rodzin)等。


  【团  体】 (1)团结工会(NSZZ Solidarnosc)。1980年成立,1982年12月波当局宣布实行军管时被取缔,1989年4月恢复合法地位并在同年6月议会选举中获胜。在1993年9月的议会大选中得票率不到5%,未能进入议会。1996年6月,团结工会联合基督教民族统一党、中间派协议会等35个右翼政党和团体组成团结工会选举联盟,马利安・克萨克莱夫斯基(Marian KRZAKLEWSKI)任主席。在1997年的议会大选中团选联获胜,并与自由联盟组成联合政府。2001年,由于执政联盟内部矛盾以及改革措施不力等原因,政府的支持率明显下降,不少党派和议员纷纷宣布退出团选联。在2001年的议会选举中,团选联未能进入议会。10月,团结工会召开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做出决议,禁止任何政治组织使用“团结工会”这一名称和标志、禁止工会领导人同时担任政党的领导职务,克萨克莱夫斯基继续担任团结工会主席。2002年9月,团结工会举行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雅努什・西尼亚德克Janusz SNIADEK)当选为主席。


  (2)全波工会协议会(Ogolnopolskie Porozumienie Zwiazkow Zawodowych)。成立于1984年11月,拥有会员400万(1998年)。主张捍卫职工利益,反对国营企业私有化和普遍私有化的政策,提出提高超额工资累进税、增加退休人员收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等一系列关系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要求和主张。2002年5月,全波工协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今后四年的活动纲领及一系列决议,马切伊・马尼茨基(Maciej MANICKI)再次当选为工协主席。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1954年11月15日生于科沙林省一医生家庭。1978年毕业于革但斯克大学运输经济系外贸专业。1976~1977年任波兰社会主义大学生联合会革但斯克地区大学理事会主席,后任革但斯克省理事会副主席。1977年加入波兰统一工人党。1981~1985年任大学生杂志《等等》和波兰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机关报《青年旗帜报》主编。1985~1990年,先后担任政府负责青年工作的部长、部长会议青年和体育委员会主席、波兰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1988年9月至1989年9月任部长会议直属的政治及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席。1989年2月作为政府方面的代表参加“圆桌会议”,任工会问题小组两主席之一。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后与原总理米莱尔一起组建波兰社会民主党并任主席。1991年、1993年两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95年11月19日当选波兰共和国第三任总统,2000年连任。曾于1997年访华。已婚,有一女。


  马莱克・贝尔卡: 总理。1952年生。毕业于罗兹大学社会经济系,博士,经济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名誉教授,著有几十本经济学著作。1986-1989年在罗兹大学经济系教研室、波兰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并任所长。1990-1996年任财政部、所有制改造部和中央计划署顾问。1997-1998年、2001-2002年两次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1996-1997,1998-2001年两次担任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经济顾问。曾任世界银行顾问。2003年6月出任伊拉克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2004年6月24日,经波总统两度任命,众院通过出任政府总理。已婚,有一子一女。爱好旅游、篮球、音乐。


  【经  济】 在世界上处于中等发达水平。自1989年推行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模式的变革以来,大幅度放开物价,允许私人经商(包括从事外贸)、开办银行,建立有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实行货币自由兑换。1992年起经济开始回升,是中东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98年后,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近几年来,波政府实行财政紧缩、精简机构及冻结政府成员工资等“非常措施”,收效显著,扭转了财政状况的恶化。2002年GDP增长1.3%,通胀率为1.9%。2003年,波经济渐趋活跃,全年GDP增长3.7%,工业生产和出口稳步增长,通胀率仅为1%。随着加入欧盟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4年波经济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呈快速增长势头,1-6月GDP增幅达6.5%,外贸总额为762.68亿美元。但巨额财政赤字、通胀率上扬和高失业率仍是制约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1990年实施《国营企业私有化法》以来,绝大多数国营企业参加了所有制改造。2002年,波私营部门就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75.7%,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7%。


  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205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536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3.7%。


  货币名称:兹罗提(ZLOTY)。


       1兹罗提=100格罗什(GROSZ)。
  

  汇率(2004年12月):1美元=3.16兹罗提。
  

  通货膨胀率(2003年):1%。


  失业率(2003年):20%


  【资  源】 主要矿产有煤、硫磺、铜、锌、铅、铝、银等。2001年硬煤储量为459亿吨,褐煤139.24亿吨,硫磺5.02亿吨,铜24.47亿吨。2002年森林面积891.8万公顷。


  【工  业】 2002年工业总产值为1605.52亿兹罗提,占GDP的20.8%。工业销售总产值按固定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1.4%。工业部门从业人员286万,占就业总数的20%。

  近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0    2001    2002



  硬 煤      10300   10400    10400



  褐 煤      5950     5950    5820



  原 钢      1050.4   881.4     836.8



  轧 钢      753.1    636.8     611.4



  电解铜      48.6    49.8     50.9



  硫磺(按纯量计) 148    106.6      91.7



  发电量(亿度)  1420    1430    1410



  小轿车(万辆)  53.3    36.4     28.8



  化肥(按纯量计) 244.5    225.5   207.6



  水 泥      1480    1190    1090



  (资料来源:2003年波兰小统计年鉴)



  【农 牧 业】 2002年有农业用地1835万公顷,人均占地面积由1950年的0.8公顷下降到2001年的0.48公顷。2002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8.3%。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29.4%。2002年农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为550.19亿兹罗提。

  近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0    2001    2002



  小 麦     850.3    928.3   930.4



  黑 麦     400.3    486.4   383.1



  大 麦     278.3    333.0   337.0



  燕 麦     107.0    130.5   148.7



  甜 菜     1313.4   1136.4   1343.2



  马铃薯     2423.2   1937.9   1552.8



  油菜籽     97.1    108.2    96.4



  牛奶(亿公升) 114.9    115.4   115.3



  鸡蛋(亿个)  76.2     80.8   89.2



  (资料来源:同上)



  近年牲畜存栏数如下(单位:万头或万只):



          2000    2001    2002



  牛608.3    573.4   553.3



  猪       1712.2   1710.5   1862.9



  羊       36.2    34.3    34.5



  (资料来源:同上)



  【旅 游 业】 2002年接待外国游客5073.5万人次。旅游收入61亿美元(1999年)。游客多来自德国、捷克、乌克兰、斯洛伐克和白俄罗斯。主要旅游胜地有首都华沙、沿海城市革但斯克、索波特和什切青,以及托伦、奥尔什丁、南部古城克拉科夫、山城扎科帕奈、克雷尼查和东部的比亚沃维耶扎森林区等。



  【交通运输】 2001年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铁路总长21119公里,其中标准轨铁路20134公里(包括电气化铁路11965公里);客运量224.69亿人公里,货运量479.13亿吨公里。

    

公路:公路总长24.8万公里;有1050.3万辆小轿车,197.9万辆载重汽车;客运量309.96亿人公里,货运量744.03亿吨公里。

    

水运:内河航运线总长3812公里,内河货运量12.64亿吨公里,客运量0.42亿人公里。共有海运货船102艘, 227.8万载重吨;货运量1085.1亿吨公里,客运量1.54亿人公里;海运商港6个,货物吞吐量4775.4万吨,主要海港有革但斯克、格丁尼亚、科沃布热克、什切青等。

    

空运:波兰航空公司有飞机50架,同29个国家的52个城市有定期航班,国际航线总长度为8.2万公里;客运量64.12亿人公里,货运量0.79亿吨公里。主要国际机场是华沙肖邦机场。

    

管道运输:石油及其产品输送管道总长2285公里,输送量4530.1万吨。

  

【财政金融】 2000~2002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兹罗提):



        2000    2001    2002



  收 入   1357    1405    1435



  支 出   1511    1729    1829



  赤 字   154     324    394



  2002年波兰欠外债819.5亿美元。截止2002年底,波银行外汇储备净额达297.9亿美元。



  【对外贸易】 2000~2002年波兰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0    2001    2002



  进口额   489.40   502.75   551.13



  出口额   316.51   360.92   410.10



  差 额   -172.89   -141.83  -141.03


  2002年主要贸易伙伴及占波外贸总额的比例如下:
 

          出口(%)     进口(%)    


  德 国      32.3      24.3


  法 国      6.0       7.0


  意大利      5.5       8.4


  英  国                  5.2                      3.9


荷 兰           4.5       3.5


  俄罗斯      3.2       8.0


  (资料来源:2003年波兰小统计年鉴)


  【外国资本】 2002年波兰吸引外资60.6亿美元,共有34个国家的900余家公司在波进行了投资。截止2002年底,波兰累计吸引外资680亿美元,列中东欧国家第一位。法国在波投资居首位,累计已达125亿美元,其他主要投资国为荷兰、美国、德国等。
  

【人民生活】 2002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均工资为2133兹罗提,工业部门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净额为2185兹罗提,退休金和抚恤金月平均为1039 兹罗提,分别比上年增长4.3%、5.3%和6.9%。物价及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9%。2001年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4.87张,医生2.2名,牙医0.3名,小汽车272辆,电视机232台。人均住房面积19.08m²。


  【军  事】 1943年10月12日建立波兰人民军。1990年更名为波兰军队,将8月15日定为建军节(1920年8月15日,波兰军队在华沙近郊击退苏俄红军进攻并转入反攻)。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国防决策机构,总统任该委员会主席。国防部作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负责执行议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和行政保障,部长由文职人员担任。总参谋部是国防部领导下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负责军队的指挥和训练。总参谋长切斯瓦夫・皮昂塔斯(Czeslaw PIATAS)上将。

2002年波武装力量总人数为14.5万人,其中职业军人8万。从1999年起,义务兵服役期为12个月。

2002年国防开支为94亿兹罗提,占国家总预算支出的5.1%。


  【教  育】 从1999年9月1日起,波兰实行新的教育体制。新体制分为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一般为四或五年。2002年普通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9.97亿和68.5亿兹罗提,分别占财政预算的1.1%和3.7%。文盲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1%。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1364年)、华沙大学(1816年)、波兹南密茨凯维支大学(1919年)、华沙工业大学等。2002/2003学年各级学校、学生、教师数目如下:


            学校(所)  学生(万人)  教师(万人)


  小  学       15593     298.3     24.2


  普通中学       232      48.7      0.5


  职业和中专学校    2833     59.1            3.4


  高等院校(包括军校) 377      180.1     8.9


  (资料来源:2003年波兰小统计年鉴)


  【新闻出版】 波兰报刊实行私有化以来,报刊发行情况变化不定。2002年底全国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5815种,其中主要报刊有:《选举报》,平时发行量近50万份,节假日发行量70多万份,是波兰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共和国报》,平时发行量25万份左右,节假日发行量超过27万份。此外,还有《论坛报》、《政治》周刊、《直言》周刊、《NEWSWEEK》等。

国家主要通讯社有波兰通讯社、波兰国际新闻社。国家主要电台和电视台是波兰广播电台和波兰电视台。1990年10月,波兰众议院通过关于允许开办私营电台和电视台的法令。截止2002年底,波兰有210家私营广播电台和16家私营电视台。


  【对外关系】 波对外交往活跃,现已同17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波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波总统、总理、外长等频繁出访欧盟国家,在欧盟内,波化解了与德、法等大国在欧洲表决机制问题上的分歧,通过“魏玛三角”加强与德、法两国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美的战略伙伴关系,波总统、总理相继访美。注意改善同近邻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关系。努力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关系,表示要扩大与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机构改革,大力推动和参与中东欧自由贸易区和维谢格拉德四国集团(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的区域合作。

波兰支持美对伊动武并派兵参战。战后美将伊中南部一个稳定区6200人的多国部队交波指挥。现波在伊的稳定部队共有2380多名士兵。


  【同中国的关系】 1949年10月7日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近些年来,中波关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稳步发展。两国间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为加强两国的传统友谊和合作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1997年11月,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联合公报》,双方有关官员签署了《中波两国政府动物检疫及动物卫生合作协定》、《中波两国政府文化和科学技术协定1998~2000年执行计划》以及《关于购买波兰采煤、选煤设备的意向书》等文件。

2003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圣彼得堡同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会晤,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刘剑锋、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傅志寰等访波。波兰参议长帕斯图夏克(Longin Pastusiak)访华,波兰众议院司法人权委员会、议会波中议员友好小组访华,国家安全局局长西维茨(Marek Siwiec)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京举行国际安全与军控磋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中将访问波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国爱乐乐团对波进行访演,均取得巨大成功。

2004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联合声明》,将中波关系提升为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有关官员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波兰共和国文化部长2004-2006年文化合作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波兰共和国民教育与体育部长2004-2006年教育合作协议》等双边合作文件。温家宝总理在越南河内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同波总理贝尔卡成功举行双边会晤,就推进中波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率团访波。波参议院副议长达涅拉克率波议会妇女小组代表团访华。波众院外委会主席雅斯凯尔尼亚率团访华。波议会波中议员友好小组代表团访华。波副外长纳亚尔、扎莱斯基分别来华磋商。两国在文教、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率政府文化代表团访波。我在波举办“中国音乐周”,包括中国古代乐器展、中国民乐表演、讲座等,中国京剧院赴波演出《图兰朵公主》和《杨门女将》。波兰玛佐夫舍歌舞团来华访演。波最高监察院院长塞库瓦访华。监察部部长李至伦率团访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公安部副部长田期玉、海关总署主任甄朴等访波。中波两国地方省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扩大。双方在国际组织中继续保持良好合作。中波每年互派教师和留学生30余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中波贸易额为19.8亿美元,同比增长43.1% ,其中中方出口额为16.2亿美元,同比增长39.1% ,进口额为3.6亿美元,同比增长64.3% ,波方逆差12.6亿美元。

中国驻波兰大使:苑桂森。馆址:波兰华沙,鲍尼弗拉泰尔斯卡街1号(BONIFRATERSKA 1);电话:0048-22-8313836,传真:0048-22-6354211;商务处电话:0048-22-8313861。

波兰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吴倩。馆址:北京建国门外日坛路1号。电话:010-65321235。传真:010-65321745;商务处电话:010-65321888;传真:010-65325364。领事处电话:010-65321235;传真:010-65323567。



  【同美国的关系】 波兰在强调建设欧洲大家庭的同时,主张保持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力求在政治上、外交上同美国和欧盟保持一致。1999年3月12日,波外长向美国政府递交入约批准文件,正式加入北约。同年4月,波总统、总理、外长、国防部长和军队总参谋长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

2003年1月,波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访美,双方就与波购买F-16战机相关的补偿贸易协定、反恐和伊拉克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2月,波总理米莱尔访美,落实波购买美F-16战机及与之相关的补偿贸易协议。4月,波美双方正式签署波购买48架F-16C/D型多用途战机的合同及与此相关的一揽子补偿贸易条款。根据合同,波将自美购买价值35亿美元的战机,美将向波提供38亿美元的政府贷款,全部战机将于2006-2008年陆续交付使用。作为补偿,美方与波企业签订了总额60亿美元的投资、出口和技术转让协议。5月,波外长访美,商讨伊战后重建问题;美国总统布什访波,同波领导人就波美关系、伊战后重建及波入盟问题交换意见。布什总统在演讲中感谢波支持美打伊,呼吁美欧共同应对威胁世界安全的挑战。波总统对布什再次访波表示感谢,认为布什访波并就美外交政策发表重要讲话具有特殊意义,波美关系的发展提升了波的国际地位。



  【同德国的关系】 德是波的最大贸易伙伴,1999年两国贸易总额为422亿马克,其中德向波出口为242亿马克,德在波投资总额为60多亿美元,占在波外资的近五分之一。自1997年两国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启动以来,两国总统、总理、外长之间的会晤、互访频繁。90年代,波德先后签署《波兰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确认两国目前边界的条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波德两国边界协定》、《边界通道协议》和《边境小规模人员流动协议》等文件。

2003年5月,波外长齐莫舍维奇与德外长菲舍尔共同出席了第11届波德论坛,波方强调应在新的基础上定位欧美关系。6月,波德两国国防部长在柏林签署军事设备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德将向波空军转让23架米-29型战机,用于执行北约空中防务框架内的军事行动。9月,德国外长菲舍尔访波,两国外长就欧盟宪法草案、伊拉克局势以及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交换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两国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在伊拉克和欧盟宪法草案问题上的分歧,双方在未来欧盟中的合作日益重要。12月,波总统在欧盟布鲁塞尔峰会前夕专程赴柏林,就解决有关欧盟制宪方面出现的争议等问题与德国总理施罗德进行磋商。两国领导人表示,尽管双方在欧盟宪法草案问题上有严重分歧,但两国关系不会受到影响。

波、德、法“魏玛三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2000年6月,魏玛三国外长在克拉科夫会晤,讨论欧洲安全及欧盟东扩等问题。此外,波、德、丹麦三国加强军事合作,签署了成立联合部队的协议。2001年2月,“魏玛三角”波、德、法三国首脑在德会晤,就欧洲安全防务政策、北约东扩及与俄罗斯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同前苏联各共和国的关系】 波兰重视与独联体各国特别是俄罗斯等邻国建立和发展友好伙伴关系。2003年2月,波外长齐莫舍维奇访俄,主要就波俄互相实行签证、伊拉克等问题交换意见;俄总理卡西亚诺夫访波,这是波左翼政府2001年上台以来俄总理首次访波,双方对波俄关系的发展现状予以积极评价,并就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交换意见。6月,波总统访问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地区,同普京总统一起观摩俄舰艇演习。

        波重视与邻国关系,强调建立波乌(克兰)战略伙伴关系,积极支持乌等国加入北约和欧盟。2003年1月,乌克兰总理访波,双方强调应继续加强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乌方请波为缓和乌美关系做美方工作。2月,波总统访乌。6月,波总统再次访乌,并出席在奥德萨举行的第六届波乌经济论坛。双方就两国关系及伊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波方称入盟后将推动欧盟将乌列为入盟候选国。7月,波乌两国总理共同出席在基辅举行的关于两国人员流动协议的签字仪式。波总理还出席了在乌举行的波乌商务洽谈闭幕式,并就双边经贸合作及波入盟后乌与欧盟关系前景等问题同乌总理交换意见。8月,乌国防部长访波,讨论两国派驻伊拉克稳定部队合作问题。此外,波总统(7月)、总理(9月)访问立陶宛。总统访问摩尔多瓦(10月),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4月)。立陶宛总统(1月、3月、6月、11月)、拉脱维亚总统(2月)、塔吉克斯坦总统(5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7月)访波。


  【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2003年,中东欧各国领导人接触频繁。1月,克罗地亚总统梅希奇访波。2月,维谢格拉德集团(波、捷、匈、斯洛伐克)国防部长在斯洛伐克就伊拉克问题协调立场,并就地区安全、多边军事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3月,波总统访匈,就双边关系、伊拉克问题、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合作等问题举行会谈;波总统分别与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国总统通电话,商谈有关伊拉克危机、地区安全及反恐方面的政治军事合作等问题。4月,捷克总统克劳斯访波。6月,维谢格拉德集团政府首脑会议在斯洛伐克召开,波、捷、斯总理和匈外长与会,就欧盟宪法等问题协调立场;维谢格拉德集团国防部长在波召开工作会议,主要讨论波在伊拉克军事稳定区部队组建情况等。7月,波兰和阿尔巴尼亚两国国防部长签署一项关于波向阿提供军事装备及负责人员培训的军事合作协议,阿方希波支持阿加入北约和欧盟。8月,波总统访问保加利亚。9月,第13届中东欧国家经济论坛在波举行,克罗地亚、马其顿、罗马尼亚总统以及斯洛伐克总理等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与会;波总理访问克罗地亚,波表示支持克尽快加入北约和欧盟。10月,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总理在捷克举行峰会,就欧盟宪法草案问题协调立场;波总统访问罗马尼亚。11月,波总统访问阿尔巴尼亚和斯洛文尼亚。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2003年,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还先后访问了瑞典、意大利、挪威、西班牙、伊拉克等国。米莱尔总理先后出访新加坡、印度、土耳其、黎巴嫩、约旦、科威特、西班牙、瑞典等国。齐莫舍维奇外长出访了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国。2003年访问波兰的外国领导人有:丹麦首相、印尼总统、以色列总统、奥地利总理、英国首相、爱尔兰总统、希腊总理、意大利总理、西班牙外长、日本首相、法国总理等。

新闻表情

波兰共和国景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