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名】 斯洛伐克共和国(The Slovak Republic,Slovenska republika)。
【国 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旗面中心偏左侧绘有国徽图案。白、蓝、红三色为泛斯拉夫色,也是斯洛伐克人民喜欢的传统颜色。
【国 徽】 为盾徽。盾面为红色,周围镶有白边,盾面下部是三个蓝色的山峰图案,其上为白色的双十字标志。蓝色山峰代表斯洛伐克的最高峰――塔特拉山主峰,海拔2655米的格尔拉赫峰。双十字符号是信奉天主教的象征,表明了斯洛伐克人民的宗教信仰。
【面 积】 49035平方公里。
【人 口】 538万人(2001年底)。斯洛伐克族占85.8%,匈牙利族占9.7%,茨冈人占1.7%,捷克族占0.8%,其余为乌克兰族、日耳曼族、波兰族和俄罗斯族。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68.9%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6.9%的居民信奉斯洛伐克福音教,少数信奉东正教。
【首 都】 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人口42.8万(2001年底)。2001年平均气温10.6℃;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18.1℃。
【国家元首】 总统鲁道夫・舒斯特(Rudolf SCHUSTER),1999年5月在首次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中当选,6月15日就任。
【重要节日】 国庆日:1944年8月29日,为反抗德国法西斯统治,爆发了“斯洛伐克民族起义”,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斯将8月29日定为国庆日。
【简 况】 欧洲中部的内陆国。东邻乌克兰,南接匈牙利,西连捷克、奥地利,北毗波兰。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气候。2001年全国平均气温9.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6.8℃。
5-6世纪,西斯拉夫人在此定居。公元830年后成为大摩拉维亚帝国的一部分。906年帝国灭亡后,沦于匈牙利人统治之下,后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10月28日成立了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3 月被纳粹德国占领,后成立了傀儡的斯洛伐克国。1945年5月9日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1960年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剧变,开始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和多元化政治体制。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同年4月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自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政 治】 1998年9月,斯举行议会大选。原执政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虽以微弱优势获胜,但因盟友难寻,组阁失败。10月30日,由四个原反对党斯洛伐克民主联盟、民主左翼党、匈牙利联盟党和公民谅解党组成了新政府。米库拉什・祖林达(Mikulas DZURINGDA)任总理。本届政府在保持前中左政府内外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把稳定经济形势,建立现代民主法制,打破斯在国际上的孤立处境,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施政纲领的基本目标,谋求尽早加入北约、欧盟更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0年斯政局基本稳定,但党派斗争加剧。执政联盟在议会占宪法多数,朝野强弱的力量格局未变。但执联内部纷争不断,各党派在宪法修正案、国企私有化等重大问题上争吵不休。民主联盟主席、总理祖林达另起炉灶,成立斯民主基督教同盟,动摇了执联的基础。以前总理弗拉基米尔・麦恰尔(Vladimir MECIAR)为首的最大反对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始终是斯政坛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它利用执联内部矛盾及政策上的失误,不断发难,意欲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但11月其鼓动的谋求提前大选的全民公决无果而终,表明该党目前还不足以对执政党地位构成致命威胁。斯政府的政治环境虽较困难,但尚能控制局面。
2001年斯政局基本稳定,党派之间缓慢整合。围绕12月的地方选举和2002年议会大选,执政联盟内部分歧加深,一年内撤换了包括1位副总理在内的3名阁员,在修宪、地方机构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发生争吵,匈族党甚至提出退出执政联盟,但执联最终能够通过彼此妥协解决矛盾。由前总理麦恰尔领导的最大反对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人民党始终是斯政坛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主张加盟入约,以获得西方信任和支持,同时加强与朝野各党接触,广征盟友,在民意测验中一直位居榜首。新兴政党不断涌现,特别是菲佐领导的方向党引人注目。
2002年9月,斯举行独立以来的第三次议会大选。在议会150个席位中,以民基盟为首的斯右翼党派共获78席,取得胜利。10月,由民基盟、匈族联盟党、基督教民主运动和新公民联盟组成的右翼联合政府正式成立,民基盟主席祖林达(Mikulas DZURINDA)再次当选政府总理。本届政府继续延续上届政府的内外政策,把稳定经济形势、谋求尽早加入北约、欧盟作为施政的重点。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执政联盟在议会只占微弱多数,民斯运、方向党等在野党的力量仍较强大,双方在一些涉及内政外交的的重大问题上时有争斗。
【宪 法】 1992年7月17日,斯民族议会通过斯洛伐克宪法,规定斯实行多党议会政治体制。宪法于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议 会】 最高立法机构,原名斯洛伐克民族议会, 1993年1月1 日斯独立后改为斯洛伐克共和国民族议会。实行一院制,共150个席位,任期四年。本届议会于2002年9月大选后组成。得票率超过5%的7个政党和运动进入议会,各党派所占席位如下: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人民党36席,民主基督教同盟28席,方向党25席,匈族联盟党20席,基督教民主运动15席,新公民联盟15席,斯洛伐克共产党获11席。2002年10月,基督教民主运动主席帕沃尔・赫鲁肖夫斯基(Pavol HRUSOVSKY)当选为斯民族议会议长。
【政 府】 由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本届政府于2002年10月组成,共16名成员,主要有:总理米库拉什・ 祖林达、副总理帕尔・萨基(Pal CSAKY)、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伊万・米克洛什(Ivan MIKLOS)、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涅姆齐茨(Robert NEMCSICS)、副总理兼司法部长达涅尔・利普希茨(Daniel LIPSIC)、外交部长爱德华・库坎(Eduard KUKAN)、国防部长伊万・什姆科(Ivan SIMKO)等。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8州79个县,下设市、镇。布拉迪斯拉发为直辖市。
【司法机构】 宪法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最高监察院是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其院长、副院长均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任命。宪法法院院长扬・马泽克(Jan MAZAK),2000年就任。最高监察院院长约瑟夫・斯塔赫尔(Jozef STAHL),2000年就任。此外,各州均设法院、检察院。
【政 党】 斯现各种党派110余个,主要有:
(1)斯洛伐克民主基督教同盟(Slovenska demokraticka krestanska unie):执政党。2000年1月17日成立,主张建立基于基督教和民主价值观的民主法制国家,稳定和高效运转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外交上致力于斯加入北约和欧盟。现有党员4500多名,主席米库拉什・ 祖林达。
(2)匈牙利联盟党(Strana madarskej koalicie):执政党。由匈牙利公民党、匈牙利基督教民主运动和匈牙利共处党于1998年联合组成。主张维护生活在斯洛伐克境内的匈牙利少数民族的利益。主席贝拉・布加尔(Bela BUGAR)。
(3)基督教民主运动(Krestanske demokraticke hnutie):执政党。1989年11月30日成立,主张在基督教理想基础上建立公正、民主国家。主席帕沃尔・赫鲁肖夫斯基。
(4)新公民联盟(Aliancia noveho obcana):执政党。2001年4月成立,主张精简国家各级行政机构,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尽快使斯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现有党员6000名,主席帕沃尔・鲁斯科(Pavol RUSKO)
(5)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人民党(Hnutia za demokraticke Slovensko-Lidova strana):在野党。从1989年11 月成立的公众反暴力组织中分裂而来,于1991年6 月15日正式成为政治运动。主张建立多元化议会民主制国家,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捍卫民主、人权,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2000年3月召开第八届党代会,宣布由运动转型为政党。主席弗拉基米尔・麦恰尔(Vladimir MECIAR)。
(6) 方向党(Smer):在野党。1999年11月正式成立。主张多元化民主制,将建立有序、公正和稳定的社会,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主张外交要为国内经济建议服务,支持加入欧盟,但同时强调要保持民族特性。现有党员3000多名,主席罗贝尔特・菲佐(Robert FICO)。
(7)斯洛伐克共产党(Komunisticka strana Slovenska):在野党。主张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消除失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赞同斯加入欧盟,但反对斯加入北约。现有党员2.2万余名,主席约瑟夫・谢夫茨(Jozef SEVC)
【重要人物】 鲁道夫・舒斯特:总统,1934年1月4日生于科希采市。1959年毕业于布拉迪斯拉发技术大学工程建筑专业。工程师、副博士。曾先后在斯农业设计所、科学院、东斯洛伐克钢铁厂工作。1964年加入斯共。1974年调入政府部门,先后任科希采市民族委员会副主席、主管经济的第一副主席。1982年首任科希采市长,3年后任科希采州州长并当选为斯民族委员会议员。1986-1989年任斯共中央委员。1989年,负责组建剧变后的第一届斯政府。1990-1992年任捷克斯洛伐克联邦驻加拿大大使。1994年12月,再次当选为科希采市长。1998年创建公民谅解党并任主席。1999年5月当选斯总统,6月就任,同时辞去党主席职务。已婚。
米库拉什・祖林达:政府总理,1955年2月4日生于斯洛伐克的斯毕什斯基・什斯弗尔特克。毕业于日林纳交通邮电大学。捷克斯洛伐克联邦时期在日林纳交通研究所工作。曾先后担任斯交通部副部长和部长。原为基督教民主运动成员,并任该运动主管经济方面的副主席。斯民主联盟成立后,成为联盟发言人,1998年7月4日起担任该联盟主席。1998年10月30日被任命为政府总理。2000年1月成立斯民主基督教同盟并任主席。2002年10月连任政府总理。已婚
【经 济】 早年为农业区,基本没有工业。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执政期间在斯逐步建立了钢铁、石化、机械、食品加工及军事工业,缩小了斯同捷在经济上的差距。1989年剧变后,斯根据联邦政府提出的“休克疗法”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导致经济大衰退。1993年1 月斯独立后,推行社会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斯政府采取紧缩经济政策,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但同时带来了失业率偏高等后果。
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10736亿克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199554克朗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2年):4.4%。
货币名称:斯洛伐克克朗(Sk)。1克朗=100哈莱士。
汇率(2002年5月):1美元=44克朗。
通货膨胀率(2002年):3.4%。
失业率(2002年):17.4%。
【资 源】 有一定数量的褐煤、硬煤。石油、天然气依赖进口。
【工 业】 200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2601.9亿克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食品、烟草加工、交通工具、石化、机械、汽车等。从业人员55.4万人,占总劳动力的27.6%。近几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99 2000 2001
水泥(万吨) 471.7 304.4 312.2
轧板(万吨) 229.2 238.3 216
小汽车(万辆) 12.6 18 18
发动机(万台) 796 799.1 845
(资料来源:2002年斯统计年鉴及经济公报)
【农 业】 2002年农业生产总值为403.7亿克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 2001年,农业用地243.9万公顷,可耕地面积为144万公顷。农业人口11.4万,占总劳动力的5.7%。粮食总产量321万吨,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油料作物、马铃薯、甜菜等。近几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 2000 2001
小麦 118.7 125.4 180
大麦 72.4 39.7 61.3
玉米 77.9 44 61.6
土豆 38.4 41.9 32.3
甜菜 140.5 96.1 128.7
油料作物 37.8 26 37.3
蔬菜 68.5 46.9 14.9
水果 12 12.8 3.8
近几年主要农畜存栏数如下:(单位:万头、万匹或万只):
1999 2000 2001
牛 66.5 64.6 62.5
其中母牛 27.4 27.1 25.9
猪 156.2 148.8 151.7
其中母猪 20.8 21.1 11.3
羊 34 34.8 31.6
马 0.9 1 1
家禽 1224.7 1358 1559
(资料来源:2002年斯统计年鉴及经济公报)
【交通运输】 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近年来航空运输有所发展。
公路:总长177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6公里。客运量总计5.66亿人次,货运量总计3477万吨。
铁路:总长3665公里,其中复线1020公里,电气化铁路1535公里。客运量总计6347万人次,货运量总计5359万吨。
水运:内河航道172公里,客运量总计8.2万人次,货运量总计155万吨。
空运:客运量总计19.6万人次,货运量总计730吨。在布拉迪斯拉发和科希采分别有一个机场。
【财政金融】 近几年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克朗):
1999 2000 2001
财政收入 2167 2134 2054
财政支出 2315 2411 2497
差 额 -148 -277 -443
截至2002年底,斯外汇储备为91.95亿美元,外债总额122亿美元,人均外债2259美元。
【对外贸易】 2002年斯对外贸易总额308亿美元,进口额164亿美元,出口额144亿美元,外贸逆差20亿美元。 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克朗):
1999 2000 2001
进口额 4688 5902 7141
出口额 4236 5485 6113
差 额 -452 -417 -1028
主要出口商品有:钢材、机械产品、化工产品、消费品、矿物燃料、金属和金属制品、电力设备等。主要进口商品有:石油、天然气、机械设备、原材料、消费品、食品、化工产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德国、捷克、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波兰、法国、匈牙利、英国、荷兰、比利时和美国。2001年斯对欧盟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0%,同比增长17%。
【对外投资】 2001年斯对外直接投资188亿克朗,合3.88亿美元。重点投资的国家为捷克、英国、乌克兰、俄罗斯、匈牙利。主要投资领域为工业生产、金融和保险业、水电煤气的生产及输送、商业等。
【外国资本】 截至2002年斯共吸引外资57.84亿美元,外资绝大部分流向工业生产、交通邮电通讯、金融和保险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重要投资国为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捷克、匈牙利。
【人民生活】 2001年斯人均月工资为257.6美元,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10张,医生3.7人,私人轿车11辆,电话机215部,手机72部,电脑28台。
【军 事】 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解体后,捷与斯按二比一原则分配原捷斯联邦的军队及其装备。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国防与安全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国防部是政府主管军事的行政机关,总参谋部是全军最高指挥机构,总参谋长米兰・采罗夫斯基(Milan CEROVSKY)。截至2002年12月31日,斯武装力量总兵力3.2万人,装备坦克272辆,各类飞机79架,武装直升机19架。2003年,斯国防经费总额为216.7452亿克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比2002年增加21.98亿克朗。
【教 育】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对食宿给予补贴。目前全国有20所高等院校,其中最著名的是考门斯基大学、P.J.沙发利克大学等。2001年各类学校数目及学生人数如下:
学校(所) 学生(人) 教师(人)
幼儿园 3243 150587 15100
九年制小学 2406 626645 39689
高 中 587 187443 16690
中 专 374 106775 5827
大 学 20 94684 9417
(资料来源:2002年斯统计年鉴)
【新闻出版】 斯报刊实行私有化,2001年全国发行报刊杂志1505种,主要日报有:《真理报》、《劳动报》、《存在报》、《经济报》、《经济日报》、《民族复兴报》、《共和国报》等。
斯洛伐克通讯社(斯通社):国家商业性通讯社。
2001年斯国家广播电台对内广播41048小时,其中对少数民族广播3181小时,主要语言为匈牙利语、乌克兰语、罗姆语;对外广播3301小时,主要语言有斯洛伐克语、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私人广播电台共有21家,全年广播175580小时。
2001年斯国家电视台播放节目10767小时,其中对少数民族播放节目80小时,主要有匈牙利语、罗姆语。斯有5家地方及私人电视台,全年播放节目19580小时。
【对外关系】 斯独立以来,致力于改善周边环境,重视区域合作,同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间的合作已机制化。加入北约和欧盟是斯对外政策的优先点。与邻国捷克、波兰、奥地利、乌克兰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同匈牙利虽因少数民族问题时有磨擦,但总体关系正常。与俄罗斯关系得到积极改善。斯政府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并派出75人组成的非作战部队赴科威特从事人道主义救助。斯独立后,已加入联合国、欧安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与165个国家建交。
【同我国的关系】 我同原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 月6日建交,1957年3 月27日双方签订了中捷友好条约。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共和国独立并成为捷联邦解体后的继承国之一,我国政府予以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同捷斯联邦签署的条约和协定对斯继续有效。几年来中斯关系发展顺利。1994年2月,斯总理麦恰尔访华。1996年4月,斯总统科瓦奇访华。1999年10月,斯议长米加什访华。1994年9月,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叶选平访斯。1995年4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访斯。1998年8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