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圣芳济会

http://www.cnair.com 2013-09-17 09:54:22 来源:航空旅游网

    这是一座文化科学宝藏,藏有超过十万部书籍和卷宗和二百多部期刊,并藏有第一版《圣经》。
    圣芳济会的修道士们来到中东,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桥梁。
    圣芳济会东正教研究中心可谓是一座文化与科学的宝藏,藏有许多珍贵的宝物。尽管如此,这里却长期不为人知,或是被人遗忘。研究中心的博物馆内藏有超过十万部书籍和卷宗以及二百多部期刊,大部分都很珍稀。此外还有1591年印刷的第一版《圣经》,以及1700年以前出版的古典英国文学书籍。珍贵的书籍包括伊本?黑山姆的完整传记、珍本《一千零一夜》、16部卷宗、一大批珍稀的手稿以及拉丁文参考资料。
    研究中心原本是本德吉亚大使馆旧址,1632年圣芳济会修道士在此定居,这里成为了本德吉亚侨民的落脚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修道院得到了改造,成为了开罗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拉丁民族收容所。收容所接纳来自欧洲的大批移民,穆罕默德?阿里时代由于法国远征的缘故,移民尤其众多。修道院成为了所有外来客的宗教家园,在20世纪初到一战这段时间内继续得到改造和修缮,居住者达到了2万人。但一战爆发后移民数量锐减,大部分居住者在三方侵略期间离开了此处。为了继续利用这座大型修道院,圣芳济会修道士们决定建立一个学会,于是他们于1954年9月16日建成了图书馆。第一位总统穆罕默德?纳吉布亲临现场并作为游客题字:“东正教研究学院落成了,这是个快乐的时刻,从此东西方的距离将拉近,人们将更加互爱互谅,共同传播和平与友爱。感谢圣芳济会的修道士们邀请我出席这一伟大的落成仪式。我祝愿他们自很久以前就开始为科学与和平付出的努力继续取得成功。”
    研究中心负责人曼苏尔修士表示,起初图书馆并没有确定工作的方向,但现在是时候让它发挥作用了,我们将利用这座图书馆发展东正教学说,特别是在中东的基督徒当中传播东正教,介绍处于圣地的圣芳济会修道士们的生活和历史,从而填补研究者们在研究中遇到的资料空缺。
圣芳济会修道士们当年来到中东,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桥梁。穆罕默德?纳吉布在讲话中也谈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圣芳济会修道士们历来忠贞地继承先辈弗朗西斯的正统信仰,按照弗朗西斯的主张对待非基督徒。总体上看,圣芳济会修道院的活动都属于文化活动。图书馆内所藏图书、资料、手稿大多收集自中东地区各大圣芳济会修道院,修道士们还从欧洲、美国等地寄来了大批文献。
    这座图书馆为整个基督教文献库增添了宝贵的资料,包括神学资料、教会历史、《圣经》、法典等,还收藏了中东地区基督教派(科普特教派、纳赛尔教派、叙利亚和黎巴嫩教派、罗马教派、苏里亚恩教派、艾尔蒙教派等)的宝贵文物,以及一批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研究资料,还专门设置了圣地文物展区。图书馆最重要、最宝贵的图书包括:一大批先知圣人传记、东正教前辈传记、希腊宗教人物传记、《十字军战争百科全书》、《公元1-20世纪末埃及历史》、《园丁知识集》、《塔布里的民族与国王》、《伊本?黑山姆传》、《艾比?努瓦斯文集》、《纪伯伦文集》、《预言者》、1897年布拉格版的《最高指令目录》、分30篇的《文物大辞典》、《希腊拉丁及图玛拉科维尼文学百科全书》,此外还有一批拉丁文文献和描述先知平生的珍稀手稿。这些珍贵的藏书使得这座研究中心多年来吸引了许多本地以及国外的历史学家,特别是专门研究基督教历史和修道士生活的学者。
    关于修道院的修建,还有一个小故事。圣芳济会修道士们在埃及的生活一直是半隐居式的,直到第103任主教尤尼斯十六世出现。修道士们与他紧密联系。主教当时不承认上埃及圣芳济会教长鲁米亚的地位,但至少也并没有阻止圣芳济会在埃及传播他们教派的信仰。修道士们在上埃及建立了教会之后,又在埃及建立了耶稣教会。随后,很多为从事工商业而来到埃及的叙利亚人、黎巴嫩人加入了东正教,同时一些到埃及淘金的欧洲东正教教徒也加入了教会。圣芳济会修道士们得到了鼓舞,更加努力同科普特人交往,鼓励他们加入东正教,同时也吸收了大批外来人员。他们修建了修道院和教堂,随后又建立了宗教学校,后来也成为了修道院的一部分。当时修建的那座修道院就是今天的圣芳济会东正教研究中心。
    很多参观过这座研究中心的人留下了题词,这些题词体现了这座修道院的重要地位。修道院汇聚了大批学者,因此在东正教内具有很高的地位。学者们利用图书馆中的资料,为东正教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研究中心自成立至今曾接待过许多知名人士。1955年6月18日来访的法鲁克?古维达写到:“当我的双脚踏上修道院的土地,我的心灵震撼了。这是一座珍贵的思想宝藏,是我心灵的家园。我要感谢先辈们创下的这座光耀后世的殿堂。”1956年3月13日来访的阿卜杜?萨布尔?沙辛写到:“能够参观研究中心我感到非常幸福,能够见到负责人玛尔夏努前辈我非常荣幸,感谢他对我的关心,愿主保佑他。”1979年5月6日来访的阿卜杜?鲁夫?莱迪大使写到:“非常荣幸今天能来参观圣芳济会东正教研究中心,我在这里看到了一座精神、思想的绿洲。我对修建、改造这座修道院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希望这座研究中心继续扩建,更加繁荣,从而更好地在世界闻名发源地埃及传播高尚的人类文化。”
    留有题词的还有塔哈?瓦迪博士、阿卜杜勒?敏阿穆?泰里迈博士、穆斯塔法?沙卡博士、总统府图书馆负责人埃尼斯?敏吉、达尔?库图布图书馆手稿负责人甫艾德?赛义德、达尔?库图布图书馆手稿主管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鲁夫?夏勒比、堪瓦提神父、提督尔?胡里等。其中提督尔?胡里的很多著作收藏在研究中心的图书馆内,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的公正》、《人类的和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和平的观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主的话语》、《伊斯兰教的信仰和制度》、《宗教学中万物的起源》等。
    此外,还有大量埃及、阿拉伯、外国学者在此参观并留言,从图书馆中汲取知识。除专家学者外,还有许许多多平民百姓写下了他们对图书馆和研究中心的赞美之词。
    进入研究中心,游客首先会看到一片宽阔的地带,图书馆就座落在这里。图书馆不准入内参观,而是采取大学图书馆的制度,通过人工或电脑查询书籍和手稿目录。图书馆分为几个房间,每个房间放置特定门类的书籍,如修道士历史及生活类、埃及历史类等。期刊专门放置在一个房间,包括1800年以来全部的《东方》杂志、1910年以来的全部《迈斯拉》杂志以及教会杂志。百科全书、字典等置于一个房间,文学类书籍置于一个房间。此外还有卷宗和复原手稿部,手稿不外借,而是仅提供复印、扫描手稿服务,以免手稿真本丢失或者在使用中受损。图书馆内还藏有一些珍稀的画作。曼苏尔神父介绍说,这些画作的创作年代可追溯到研究中心还是大使馆的时候。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绿色中国梦 | |